乞活大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夜香钱(建文四年七月)

子时的梆子刚敲过,驼子就往我手里塞了把生锈的鹤嘴锄。这工具是专门用来在乱葬岗刨坑的,木柄上密密麻麻的刻痕记录着埋过的婴尸数。我数到第七道新痕时,驼子用缺了小指的右手按住刻刀:“记清楚了,柳翠坊的崽子算双份。“

秦淮河的画舫在夜色中像浮动的鬼火,脂粉香混着尸臭钻进鼻腔。我们这队六个丐儿贴着河堤阴影移动,领头的瘸三腰间挂着七枚铜铃——这是与画舫龟公接头的暗号。成化年间《金陵逸闻》记载,每枚铜铃代表能处理“十斤鲜货“的信用。

“老规矩,三更梆响动手。“瘸三把破麻袋甩在我肩上,袋底的褐色污渍是经年累月的血垢。永乐七年的应天府衙卷宗里,有份画舫杂役的供状:“每遇死胎,使丐儿负至武定门外,予钱十五文。“

---

**第一处暗门(三更初)**

春宵阁的后舱板掀开时,腐臭味惊飞了栖在桅杆上的夜鹭。龟公老曹独眼里的凶光扫过我们,他手里的灯笼罩着青纱——这是教坊司罪籍乐户的标志。后来我在《南京太常寺志》里查到,青纱灯专用于处理官妓私产。

“今儿是双身子。“老曹踢了踢甲板下的草席,隆起的人形轮廓让我胃部抽搐。瘸三却露出黄牙笑了:“曹爷阔气,这可是要加收'封口银'的。“

草席展开的瞬间,我死死咬住舌尖。席间裹着的不仅是死婴,还有具脖颈带勒痕的女尸。这是《大明律》明令禁止的“连胎案“,按律要杖毙涉事乐户。驼子在后头掐我大腿:“愣着作甚?快装袋!“

女尸腕间的银钏刻着“教坊司壬午年造“,壬午正是建文四年。我趁装尸时扯下截钏头,冰凉的白银在掌心发烫——这可能是洗刷贱籍的证据,也可能催命的符咒。

---

**第二处暗门(三更三刻)**

揽月舫的接应方式更隐秘。船尾垂下条浸油的麻绳,末端系着个带隔层的木桶。这是专运“小货“的机关,正德年间的《漕船密录》披露过类似设计:上层放时鲜果品,下层藏违禁物。

“今儿是金贵货。“船娘的声音像蒙着湿布,她戴着帷帽的脸始终隐在暗处。木桶隔层里躺着个锦缎包裹的男婴,青紫的小手里攥着块羊脂玉锁,刻着“长命百岁“四字。

瘸三的眼珠在玉锁上转了三圈,突然伸手去夺。船娘的剪刀却快一步抵住他咽喉:“刘公公交代,这孩子要埋在孝陵卫柏树林,少片叶子就摘你招子。“

我背起尸袋时,发现玉锁背面刻着“内官监造办处“。这是专供皇室的印记,弘治年间因涉及巫蛊案被取缔。驼子的呼吸突然粗重起来,他认出这是宫闱阴私,多看一眼都可能被灭口。

---

**第三处暗门(四更初)**

最凶险的活计在醉仙楼。这艘三层楼船专接南直隶的豪商,护院养着七条滇西獒犬。我们得从水下潜至船尾暗舱,用浸过鸦片的肉丸引开恶犬。

七月江水寒彻骨,我含着芦管潜游时,右腿的旧伤像被烙铁炙烤。正待接近舷窗,忽见两盏气死风灯顺流漂来——这是应天府衙的快班船!《南京都察院条例》规定,四更天巡查画舫需双灯为号。

我猛拽腰间预警的麻绳,驼子在上游撒出大把香灰。这是丐帮的应急手段,香灰遇水形成浊流能暂时遮蔽视线。趁着差役喝骂的间隙,我摸进暗舱,却撞见个绝不该在此的身影——净街虎正在舱内与醉仙楼老鸨交割银箱。

---

**第四更梆(五更初)**

“小畜生果然有蹊跷。“净街虎的绣春刀横在我颈间时,我正抱着尸袋缩在舱角。他踢开裹尸布,露出婴孩发胀的脸:“说说,王给事中的野种怎会在教坊司船上?“

我瞥见尸袋里的玉锁已换成木牌,暗赞驼子手脚利落。这招“偷梁换柱“是丐帮保命术,将贵重的陪葬品换成柳木牌,既能保尸身完整,又免去官府追查。

“回大人,小的只管埋不认人。“我故意让牙齿打战,“昨夜在通济门桥洞,有位戴斗笠的爷给钱让埋的。“

净街虎的刀尖突然挑开我衣襟,东宫铜牌当啷落地。他瞳孔骤缩,翡翠扳指在铜牌上磕出脆响:“建文逆党的东西,你也敢碰?“

---

**晨光初现(五更三刻)**

我被捆成粽子扔进快班船底舱时,听见岸上传来驼子的竹哨声。这是丐帮的“百舌鸟“暗号,三长两短代表“弃子保帅“。船板缝隙里渗进的江水带着咸腥,这是涨潮的信号,意味着船要出海。

净街虎的牛皮靴踩住我手指:“最后问一次,铜牌哪来的?“我盯着舱底未干的血迹,认出这是诏狱特有的“洗牢“痕迹——用盐水混合石灰刷地,防囚犯装病。

“回大人,是埋尸时在...在雨花台乱葬岗捡的。“我故意结巴,“有个穿青袍的...的死人...手里攥着...“

快班船突然剧烈颠簸,舱外传来惊呼:“江匪!有江匪!“这是驼子联络的盐枭来劫船了。我趁机滚向舱角的铁锚,用东宫铜牌边缘磨割绳索——铜牌上的云纹竟真能当锯子使。

---

**武定门外(辰时正)**

我趴在乱葬岗的腐叶堆里咳出血沫时,晨雾中传来驼子的破锣嗓:“廿三!领工钱!“他抛来的布袋里装着二十文永乐通宝,还有半块沾血的茯苓糕。

远处的江面上,快班船正冒着黑烟下沉。净街虎的绣春刀插在桅杆上,刀穗在风中猎猎作响。我咽下混着铜锈味的唾沫,知道这梁子算是结下了。东宫铜牌被我埋在老槐树下,这是后来引发土木堡之变的祸根之一,不过那是三十五年后的事了。

此刻最重要的是活着走到粥厂。我数着怀里的铜钱,盘算能换几合糙米——在永乐元年的南京城,一个八岁乞儿的命,大约值十五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