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研究:学习者语言及写作教学与测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结语

近二十年来,对语言发展和磨蚀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有的研究关注学习者语言发展和磨蚀,考查语言流利度、句式复杂度、语言准确度和词汇复杂度这四个广为人知的指标,也有的考查某一个指标或者某一语言点。近年来还出现一些研究关注不同指标的最佳测量方法(如Noris & Ortego, 2009; Lu, 2011; Polio & Shea, 2014)。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是日渐完善,出现了更多的纵贯性的研究,追踪学习者在同一写作任务中的表现,从而使得结果更具说服力;研究对象也来自不同的语言背景,这使得文献对二语发展已经有了较全面的阐释。

尽管人们假设二语的发展呈现阶梯性的趋势(Fisher, Yan and Stewart, 2003),现有大部分研究都发现语言的发展并不呈现直线上升的状态,而是存在一定的波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表现同样如此: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在流利度、句式复杂度、语言准确度和词汇复杂度等方面的大部分指标上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其中一些指标的提高具有统计显著意义,但也有一些指标没有表现出进步的态势。另一方面,在停止课堂语言学习后,语言也不会短时间内在各个指标上出现显著的退步。应该说这些结果并不在意料之外,学生语言的表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写作任务本身,此外学生自身因素,他在课堂外的投入最终都将直接反映在他的语言表现上。

波利欧(2017: 263-266)的综述为未来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包括:

① 在具体二语习得理论框架下分析语言的发展以考查二语习得理论是否可以解释书面语的表现;

② 确定不同人群的口语与书面语的表现;

③ 对沃尔夫-昆特罗等人(1998)的研究进行更新,为二语写作中使用到的测量工具做更多的效度研究;

④ 开展干预性研究,考查语言准确度之外的二语语言维度;

⑤ 对比不同课程、标准和评估测试的描述语中与语言发展相关的部分以求寻找共同点。

相较于语言发展,对语言磨蚀的研究还是比较欠缺。本章的研究显示,在课堂英语学习停止6个月后学习者的英语书面语在语言流利度、准确度、词汇复杂度和整体语言得分上都有退步,仅在句式复杂度上有提高。而继续课堂英语学习的对照组则在多数指标上有进步。对学生语言变化原因的分析显示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的接触和使用以及课堂学习停止前的英语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未来相关研究要更全面地考虑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变量,特别是课堂学习停止后对英语的接触。考虑到随着国内不少高校削减英语课时,学习者英语的磨蚀是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我们需要持续时间更长的纵贯性研究来跟踪课堂学习停止后学生英语水平的变化,从而为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