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研究:学习者语言及写作教学与测试](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41388006/b_41388006.jpg)
第二部分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对比修辞和对比分析视角
如果说二语发展和二语磨蚀探讨的是学习者语言的动态变化,那么二语习得中则不乏静态的对比研究,例如对比学习者的母语和二语的修辞模式。此外,对二语学习者的作文,特别是学术论文和母语者的对比研究也层出不穷。
对比修辞学(contrastive rhetoric)是二语习得的一个研究方向,关注二语写作者在写作中碰到的问题,并试图从他们母语的修辞策略中找到答案加以解释。对比修辞学认为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修辞规范(rhetorical convention),母语和二语的语言和修辞风格会互相干扰(Connor, 1996)。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学习者母语的修辞规范对其二语语篇的影响。从卡普兰(Kaplan, 1966)发表开创性论文以来,40多年的时间里,国内外都出现了大量研究探讨母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学术英语写作研究的兴起,二语写作界出现了大量对二语者与英语母语者文本的比较研究,有些从结构入手分析语步(move),更大量的则是关注语言本身,例如学术文本中模糊语、情态动词、被动语态等的使用。例如有学者(Wei & Lei, 2011; Lei, 2012)对比了中国学生的20篇应用语言学博士论文与发表在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上的120篇论文,分别考查词串和连接副词的使用。前一个研究显示中国的高级英语学习者使用更多的词串,而且使用更多不同的词串。后一个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博士生使用的连接副词多于专业学者,有些连接副词出现过度使用的现象,另外有一些连接副词使用不足,其中问题最大的是转折副词。与专业学者相比,中国的博士生过多依赖数目有限的连接副词。这些研究更好地向二语学习者展示了他们的语言和母语者的差距。
本书第二部分的研究分别探讨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修辞规范的影响和中美大学生情态动词使用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