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研究:学习者语言及写作教学与测试](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41388006/b_41388006.jpg)
2.5 结论
最近三十年来语言磨蚀,包括课堂习得二语的磨蚀,正日益受到二语习得界的关注,但现有对课堂习得二语磨蚀的研究主要探讨接受性能力(听力、阅读、词汇辨识等)的磨蚀,多数研究并没有发现课堂学习停止后出现的明显语言磨蚀现象,但这些研究很少以实际语言或者产出性语言为考查对象。
本研究探讨7个学生在停止课堂英语学习6个月后书面产出性语言的磨蚀情况,并与另一组继续修读英语课的学生作对比,考查6个指标:语言流利度(包括文本长度及t单位长度)、句式复杂度、语言准确度、词汇复杂度以及语言整体质量。研究结果显示停止课堂英语学习6个月的学生在语言各个指标上都出现的一定的磨蚀。从组平均值来看,停止英语修课6个月后,免修组在除句式复杂度外的每个指标上都表现出退步,原来领先于修课组的3个指标也只剩1个。修课组的学生则在4个指标上有进步,虽然在语言准确度和文本长度方面有所退步,但降幅明显小于免修组。而从个人情况看,免修组的多数同学在多数指标上有退步。
尽管作为一个整体,免修组的书面英语出现了磨蚀,但是个人表现还是存在不少差异。本研究发现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的接触以及课堂语言学习停止前的语言水平是造成这些差异比较重要的因素。7个学生中的5个因为专业要求,所修课程中有几门用英文授课,使用英语教材,作业和考试也需要用英语完成。虽然学生表示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英文课程,他们还是保持了一定的英语接触量,而他们磨蚀的指标也明显少于另外2个没有英语授课的学生。而且在这5个同学中,语言得分不变的学生以及排名有提高的2个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动机,有的是每周花几个小时自学英语,有的是学习GRE单词。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完善。由于研究样本太小,无法做统计分析,这使结论的推广性受到影响。同时,不少多次采样的语言发展(Larsen-Freeman, 2006)和语言磨蚀(Tomiyama, 2008)的研究发现语言的变化是曲折的,并非直线上升或下降,因此后续研究应该增加采样次数,才能对外语磨蚀有更完整全面的认识。
(1) “There is surprisingly little analysis of actual language in the studies reviewed here.”
(2) 相同错误不重复计、拼写错误不计。
(3) http://www.lextutor.ca/vp/
(4) 由于写作只是期末考试的一部分,占30%,所以虽然免修组水平考试总分高于修课组,但不代表他们的写作就一定比修课组好。
(5) “Syntactic complexity metrics would be misapplied if they were to be used as absolute developmental indices or as direct indices of language ability.”
(6) 表2-3研究对象名称均为学生名字的首字母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