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劳动:效益倍增的时间分工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职场外劳动时间的强大潜能

职工每天工作5小时却获得10小时的报酬,企业并不是在扮演“冤大头”,反而是高效的经营举措。因为“冤大头”认识的产生,是由于当代相当多的企业在计算职工每天的劳动时间时,统计的仅仅是职工在职场内从事强制性的劳动,而职工下班离开职场之后,在社会上以自愿和主动的方式为企业所进行的非强制性劳动,则根本就没有被计算进去,甚至被企业完全忽略,而这种职场外劳动对当代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现在普遍所认为的劳动时间,其实仅仅是职工每天在职场内的劳动时间,并不是职工每天实际的全部劳动时间。

看到这里,恐怕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大幅调减员工的职场劳动时间对企业是不是也太不划算了?如此经营简直就是在充当一个赔钱的“冤大头”。这个疑问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原因。

当代企业计算职工的劳动,普遍都习惯于以传统的方式,根据职工每天在职场的工作岗位上为企业进行强制性劳动的时候所付出的时间来计算,我们权且将这种劳动称为职场强制性劳动。

与这种劳动相对应,下班之后的余暇时间,由职工自由支配,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到哪里去,做什么事情,与什么人接触,也可以继续为企业工作。我们将这种下班离开职场之后的工作,权且称作职场外劳动。员工的职场外劳动对当代企业用途极大,却恰恰又是众多企业所普遍忽略的一点。

而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的劳动时间,其实仅仅是职工每天在职场上,从事强制性劳动的时间,并不是每天职工实际的全部劳动时间。职工每天实际的全部劳动,既包括在上班时间内的职场劳动,还包括下班离开职场后,在社会上为自己的企业所做出的实际付出,也就是职场外劳动。

正是因为余暇时间中,职工在职场外也依然能为企业工作,所以只要企业有足够吸引广大社会公众的经营特点,那么其职工就完全能够将自己的企业推介宣传出去。他们因此就能够利用余暇时间,像公交人员一边运营公交车一边打广告那样,也一边料理家务,一边为自己的企业推介宣传或进行额外工作。企业需要为自己的职工创造条件,去推动职工,或者用一种更加具有竞争性的字眼,也就是“怂恿”职工去进行这种工作。

看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企业倘若调减职工在职场上从事强制性劳动的时间,同时继续保持职工原先他们在职场进行长时间劳动时的报酬水平,那么企业就不仅不会做赔本的生意,反而是抓住了企业里职场劳动时间较长的普遍弱点,率先出手,以劳动时间作为“卖点”,来快速打造企业的品牌,大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拿汽车厂为例,倘若企业把工人们每个工作日的职场劳动时间,直接从10小时降低到5小时,同时保持工人们原先的劳动报酬不下降,那么汽车厂的工人就会感到,自己的劳动付出大幅降低,但是回报却并没有减少,劳动的回报率随之大幅增加。如此,他们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时间本身,能够为自己的企业赢得强大的广告效应;另外,职工势必会在余暇时间里,到社会上发自内心地夸赞自己的企业。

这样的广告效应比企业专门雇佣专业人员去为自己的汽车和售后服务打广告,要更加有效不知多少倍。因为广大社会公众都知道,对于专门的广告推介人员来说,他们做广告是在为某一家企业进行宣传,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无论他们是否认同这一家企业,都必须为这家企业进行正面宣传。

而对企业普通职工日常生活中口口相传的信息,社会公众却反而觉得要可信得多。毕竟这属于职场外的个人自由活动,企业对这种活动没有强制性要求。

企业一旦合理调减职工每天的职场劳动时间,那么它就可以在劳动时间的竞争方面,在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中,一下子迈入国际前列。职工以此为“卖点”,利用余暇时间为企业大力进行宣传推介,很容易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感召力。这与强迫职工每个工作日多付出数小时进行产品生产,希望借此摊薄企业经营成本相比,哪一种经营方式获得的实际效益更多呢?

谁要是不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自己在内心里权衡一下,在产品过多市场有限的今天,即使每天让职工再多工作5小时,也就是从现在的每天10小时延长到15小时,企业能打造出一个国际品牌吗?它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借此赢得广大社会公众的认同与支持吗?

只要我们进行这样一番比较与权衡,就能够很容易地感受到,企业合理调减职工的职场劳动时间,不仅不是赔本经营,反而是高效的经营举措。因为决定劳动效率的关键,是职工每天为企业实质的劳动付出是多少,而不是仅仅取决于某一种劳动的付出量。

在余暇时间里,职工进行的职场外劳动虽然具有为企业盈利的强大功能,但是却被当代企业长期忽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多少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停留在短缺时代。这导致企业最大的任务和最有效的发展途径是扩大产能,以此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而广告和推介宣传的作用就显得比较次要,品牌的重要性就更加弱小。

正是因为这样,众多企业都局限于要求职工在企业的封闭环境里,日复一日地在职场上进行强制性生产,并且习惯于把职工在职场内从事强制性劳动的时间和劳动付出误认为就是职工的全部劳动时间和全部的实际劳动付出。职工只要下班离开职场,企业就往往会感到,当天职工为企业进行的劳动已经全部结束。

与此同时,众多的企业还往往忽略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关键点:在职场外,员工们的日常生活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相当多的企业不仅没有注意到员工职场劳动存在着两重性,而且更没有注意到在职场外,员工个人生活也存在着两重性,而这种两重性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尤其严重的是,相当多的企业很少注意到职场外员工的日常活动对打造企业品牌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同时也鲜有企业感觉到,一旦把职场内外的双重劳动的优势与降低职场劳动的时间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推动企业迅速有效地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至今在国内外,都很少有企业为职工创造职场外劳动的条件,结果导致职工的闲暇时间完全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极大地浪费了企业职工的能力和精力。如此经营企业,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这种阻碍在不同的国家,对经济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各个行业起步早,企业的经营发展程度高,相当多的企业早已获得国际知名度,在国际上拥有响当当的品牌。这就使得它们对发挥职工余暇时间的职场外劳动的需求还不是那么迫切和必要。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情况就完全不同。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起步晚,起点低,企业缺乏品牌和国际知名度,在国内外的公众认可度方面,相比西方先发国家有明显的差距,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在此情况下,作为国际经济领域的后来者,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尤其需要重视并利用职工余暇的职场外劳动,发挥其强大的宣传推介潜力和品牌打造功能,抓住合理调降职场劳动时间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千方百计力求在短时间内,依托职场外劳动去赢得国内外业界和广大社会公众的认同与支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企业的国际品牌,让我国的企业尽快走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成为国际经济的引领者。

把职工每天的劳动时间从10小时调减到5小时,我国企业就可以在国内外劳动时间的横向比较中,能够走在国内前列,还可以一下子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迈入国际前列。企业以此为“卖点”,通过职工下班之后的职场外劳动,推动职工们在社会上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企业进行推介宣传,就能够迅速有效地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感召力,打造企业的品牌,大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关键性优势。因为如此经营,只不过是让职工每天从事5小时生产,剩下的时间用于从事推介宣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