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通史纲要(全二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史前时代

章首语

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如三级巨大的阶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倚天而立,为第一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湘西群山由东北绵延到西南,西为以黄土高原为核心的第二级,东为各大平原和丘陵组成的第三级。

空中俯瞰,高居第一级的青藏高原,形状正如北冥之鲲:昂首为青藏腹地,遥望苍茫东海;垂须为云贵高原,直入中南半岛;摆尾横扫中亚草原,回勾成天山,分新疆为南北。

从巍巍祁连到莽莽昆仑,再到“苍茫云海间”的天山,清冽的冰峰雪水奔涌而下,穿流在河西走廊、南疆塔里木盆地和北疆准噶尔盆地,形成一个个生命绿洲,凿穿深入中亚草原地带的通道,推开东西交流的门户。

“黄河之水天上来”,在青藏高原极尽九曲回环之态,转过传说中大禹开始治水伟业的甘肃临夏积石山,贯穿青海循化盆地和甘肃临夏盆地,从高原降临黄土覆盖的第二级阶梯,绕过六盘山,沿贺兰山北上,开始世界大江大河中罕见的环绕盘旋。抵达巴彦淖尔之后,右折向东,在阴山之南,漫延出肥沃的河套平原;至准噶尔调头向南,奔涌于黄土高原和吕梁山脉之间,在壶口展现最壮丽的龙腾之态,经禹门口东转。穿过传说大禹劈开的三门峡,在中条山和崤山的夹峙中,穿函谷而过,在巩义接纳来自洛阳盆地的伊洛河,浩浩荡荡,注入第三级阶梯华北平原,东流入海。

长江则在上游以更迅猛之势,在青藏高原的峡谷间向南直下近1000千米,经虎跳峡,由第二级阶地的西南缘一跃而入四川盆地。雅砻江、岷江和嘉陵江的汇入更增其腾跃之势,终于冲破巫山的百里长峡,奔入第三级阶梯,在两湖平原舒展开来,干流如展翼之巨鸟。穿过大别山和皖南山地间的廊道,其古河道分为多条,经巢湖、入太湖,投入东海。

江、河之间,秦岭横亘,北有济水,南有淮河,与江、河合称“四渎”,将第三级阶梯的平原和丘陵织入干流和支流形成的网络。黄河之北,勾曲的辽河扼守华北与东北的门户;长江之南,珠江水系囊括华南。

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摇篮,在古埃及为尼罗河,在近东为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在古印度为印度河,范围不过数十万平方千米。中国的摇篮,仅算孕育早期文明的核心地区,也有近300万平方千米。既相对独立,又东南面向海洋、西北通达草原。长江南北、大河上下、高山盆地、平原丘陵,环境千变万化。多元的环境,养育多元人群和文化;独特的山川格局,促成多元人群互动和文化融合。

中国人的祖先,钟此天地之灵秀,得物华天宝,汇多元为一体,以成文明,以成中国。多元的中国史前文化,依靠辽阔的交流和发展空间,形成根基深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在此地域辽阔的摇篮中,中国旧石器时代先民经过百万年漫长的演化,在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培育出世界最早的水稻和粟、黍,完成农业革命,形成农耕文明基因,萌生多元文化传统,表现出突出的创新性。在距今5000多年,完成原始氏族社会向“古国”和“早期国家”的跨越,进入文明阶段。经过近1000年的各地竞相发展和动荡整合,在距今约4000年,建立最早的王朝,奠定中华文明以强大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蓬勃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