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晨暖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遥远的牵挂

##第二十六章遥远的牵挂

新加坡,星辰科技总部。

俞辰阳结束了一天的会议,回到公寓已是深夜。窗外灯火璀璨,这座不夜城的活力似乎永不衰竭。他松开领带,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是苏小暖织的那只手套,掌心的小星星已经有些起球,但他仍然随身携带。

手机屏幕亮起,母亲发来消息:“董事会对你近期的改革很满意,但王董事那边仍有微词。“

俞辰阳简短回复:“明天我会找他谈。“

放下手机,他打开笔记本电脑,桌面上有一个加密文件夹,密码是“暖阳1023“——苏小暖的生日。里面整整齐齐地保存着他们所有的聊天记录、苏小暖发表的诗作,甚至校园论坛上关于他们的每一条帖子。

特别是一个名为“未来“的子文件夹,里面是他为两人设计的各种可能性——BJ、上海、新加坡,甚至巴黎的居住方案;文学与科技结合的各种创业计划;还有MIT附近适合苏小暖访学的文学院资料。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23:58。俞辰阳犹豫了一下,打开邮箱,开始写一封永远不会发出的信:

“亲爱的小暖:

今天又有人问我是否有女朋友。我说'有,在中国'时,对方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也许在他们眼中,跨国恋情太过理想化,尤其是对一个'务实'的科技公司CEO而言。

但我知道,有些东西比商业逻辑更值得坚守。

今天路过一家书店,看到橱窗里摆着洛川的新书,想起那天你收到签名书时的笑容。新加坡的雨季要来了,我买了把新伞,蓝色的,像你喜欢的颜色。

希望你的诗集顺利出版。

——辰阳“

写完后,他点击“保存草稿“,这个文件夹里已经有几十封类似的信件。现实中的联络他依然克制,不愿用远距离的思念给她压力。但他需要某种方式,记录这些无处安放的牵挂。

第二天清晨,俞辰阳在电梯里遇到了公司新来的市场总监丽莎,一位哈佛毕业的华裔精英。

“俞总,“丽莎微笑着递给他一杯咖啡,“今天和淡马锡的会议,我准备了新的提案。“

“谢谢。“俞辰阳礼貌地接过,但保持距离。

“周末有个很好的艺术展,“丽莎不经意地说,“有兴趣一起吗?“

“抱歉,我有安排了。“俞辰阳的拒绝温和但坚定。

丽莎了然地点头:“那位在中国的女朋友?“

“是的。“俞辰阳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

电梯到达顶层,他大步走向会议室,没有看到丽莎眼中闪过的失落。

《青年文学》杂志社的编辑对苏小暖的诗集给予了出乎意料的好评。

“《星辰与暖阳》这个标题很有意境,“主编李雯推了推眼镜,“特别是科技与自然意象的结合,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

苏小暖坐在杂志社明亮的会议室里,手指紧张地绞在一起:“谢谢您。其实...'星辰'与'暖阳'有特别的含义。“

“哦?“李雯感兴趣地挑眉。

“是关于距离与相遇的隐喻。“苏小暖轻声解释,“星辰在遥远的夜空,暖阳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看似永不相见,却共同维系着宇宙的平衡。“

“有意思!“李雯拍了下桌子,“这完全可以作为诗集的主题线。你有考虑过将这些诗扩展成散文集吗?加上你的创作心路,会是很棒的'数字时代青年创作谈'。“

这个建议让苏小暖眼前一亮。回到学校后,她立刻开始整理创作笔记,将每首诗的灵感来源、创作过程记录下来。随着工作的深入,她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几乎都与俞辰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初光》写于开学典礼后,那时她刚遇见他;

《电子星群》创作于他教她编程的那个秋天;

《分岔的花园》灵感来自他们的互动诗歌项目...

不知不觉中,这个人已经成为她创作宇宙的中心。苏小暖打开手机,翻到俞辰阳的对话框,输入又删除,最终只发了一句:“诗集可能要扩展成散文集,编辑很喜欢'星辰与暖阳'的主题。“

这一次,俞辰阳的回复隔了很久,直到深夜才到来:“恭喜。需要我提供'星辰'视角的素材吗?“

苏小暖咬着嘴唇笑了:“也许需要。比如,计算机系学霸为什么会关注一个文学院女生的诗?“

“因为那些诗照亮了一个只会与代码对话的灵魂。“俞辰阳的回答直接得让她心跳加速。

他们的对话逐渐频繁起来,从创作讨论到日常生活分享,虽然依然克制,但那种默契的感觉慢慢回来了。苏小暖开始习惯在写作遇到瓶颈时,给俞辰阳发一条简短的消息,而他的回复总能给她新的视角。

十二月初,韩教授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好消息:“《文学评论》杂志想约你写一篇关于数字时代诗歌创作的专栏,可能会连载!“

“我?“苏小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文学评论》是国内文学界的权威刊物。

“你的散文集样章在编辑部传阅后反响很好。“韩教授欣慰地说,“年轻人,你正在开创一种新的写作风格。“

当晚,苏小暖第一次主动给俞辰阳打了视频电话。屏幕那端的他看起来疲惫但英俊,西装革履的样子与校园记忆中的形象有些不同。

“我有个好消息...“她兴奋地分享了专栏的事。

俞辰阳的眼神明亮起来:“这比我预想的还要快。“

“预想?“

“我一直相信你会成为重要的作家。“他简单地说,仿佛这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

这个夜晚,他们聊了很久,关于创作、关于未来,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尚未解决的距离问题。但当通话结束,苏小暖看着黑下去的屏幕,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无论相隔多远,这个人始终是她生命中不可替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