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清末民初是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势力竞相角逐。其中,北洋集团是影响时局演变的一支关键力量。学界对北洋集团崛起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均有充分的研究,但是对于民初北洋派系在地方执政的历史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北洋集团作为曾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军事力量,学界除了要研究它在民初军阀统治的一面,还要认真梳理它在民初国家治理中的实践活动,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
近年来,学界对北洋人物的研究,无论是在研究方法、视角还是研究结论上都有新的发展,其中以袁世凯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2004年4月23—26日,“全国首届袁世凯与北洋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安阳召开。会议对袁世凯与中国近代社会诸问题研究、袁世凯与各社会群体研究、袁世凯与其外国顾问、袁世凯在清末法制改革中的作用、袁世凯称帝,及外交史料考订与搜集整理等十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集出版了《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一书。该书汇聚了对袁世凯研究的最新成果,代表了国内史学界研究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政府历史的最新水平。[1]2011年,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之际,学界关于北洋人物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既有对袁世凯的深入研究,又有北洋集团重要人物的专题研讨会。2011年12月10—11日,在安阳召开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与袁世凯”学术研讨会,“不仅推动了袁世凯研究的纵深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2]。在袁世凯专题研究之外,学界还举办了北洋集团重要人物专题研究学术活动。2011年11月18—21日,在安徽阜阳召开的“倪嗣冲与北洋军阀”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倪嗣冲与民初安徽”及“倪嗣冲的再认识与评价”,对倪嗣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视角、方法及材料的挖掘和使用上都有新进步。[3]“倪嗣冲与北洋军阀”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明,学界越来越重视对袁世凯之外的北洋重要人物的研究。
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在北洋人物的研究中存在着一面倒的现象,即对北洋人物全面否定,没有任何肯定之处”。以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等为代表的北洋人物,是推动清末民初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一些人物,要么在中央控制政权,要么在地方执掌权柄,是推动民初历史演变的关键角色。我们要深化对民初历史的认识,就必须实事求是地审视民初北洋人物的历史活动。学界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清末民初历史变革进程,就应该对北洋人物研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北洋人物研究中,学界对袁世凯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也取得非常丰富的成果。但是,学界除了袁世凯研究之外,还要拓展北洋人物研究领域,以深化对北洋社会的认识。北洋人物在民初的历史活动,除了参与政治及军事斗争之外,其实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开拓。由于民初北洋集团掌控了中央政府及部分地方政权,他们在总统、总理或都督(将军)及督军的位子上,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等方面多多少少做了一些事情,有的在军政及民政治理中做出了一些成绩。因此,学界应该引起重视,全面梳理这些北洋人物在执政期间的所作所为,看看他们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什么成效,在此基础上来获得对他们的全面认知,或许对我们深入开展对民初历史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张华腾教授认为:“对北洋人物的评价,不能太宏观、太主观、太简单的轻易下结论,而应该多方面的下结论,了解其一生的作为,分段进行评述,对其一生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4]这种关于北洋人物研究的理念为本书写作提供了基本思路。
目前,学界对北洋人物研究的领域已经有了较大的拓展,在袁世凯研究之外,对北洋集团中重要人物研究以倪嗣冲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以《倪嗣冲年谱》和《倪嗣冲函电集》为基础,学人对倪嗣冲在政治、军事、经济、剿匪、赈灾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本书写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冯国璋作为北洋集团的重要人物,在清末民初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历史影响。学界对冯国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末军事现代化及冯国璋在洪宪帝制前后的政治态度演变等方面,而对其在直隶、江苏两地的地方执政鲜有详细的研究。总体而言,在北洋人物研究中,冯国璋作为民初的五位大总统之一,对他的研究与其在历史上的表现并不相称。因此,本书选择冯国璋督直及督苏研究,是借鉴袁世凯研究及倪嗣冲研究的成果,以拓展冯国璋研究的领域,在深化北洋人物研究方面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本书并不是按照以往冯国璋研究的传统,只关注于冯国璋与民初政争,而是以冯国璋在民初督直及督苏期间在两省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措施进行历史的分析,来拓展冯国璋研究领域,从而有利于深化北洋人物研究。本书对冯国璋督直及督苏研究并不是要进行所谓的翻案或否定现有的历史结论,而是以民初历史演进为背景,从民初地方治理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冯国璋在民初直隶及江苏两地任职期间所采取的推进军政和民政治理措施及其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为我们深化对冯国璋的认识多提供一个视角,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有助于我们认识民初历史演变的复杂进程。
第二,本书对冯国璋督直及督苏研究采用了现代化理论及国家治理理论两种方法。本书在对冯国璋与北洋集团的研究中,主要是运用现代化理论来研究冯国璋在北洋集团崛起中的作用。而在民初冯国璋督直及督苏的实践中,本书则主要是以国家治理理论为视角,全面审视冯国璋在地方治理中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本书以国家治理理论来研究冯国璋在民初地方执政的实践活动,对于深化冯国璋研究,乃至拓展北洋人物研究或许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第三,本书突破了目前常见的北洋史料限制,经过多方搜寻,发现和利用了多种有关冯国璋的未刊资料。如《冯国璋督直时公文稿》及天津档案馆编直隶都督府对社会治理的档案资料,它们对冯国璋督直研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另外,本书在对冯国璋督苏进行研究时,除了充分利用已经出版,但是学界并未引起重视的档案资料,如《北洋政府档案·江苏都督府及督军公署》资料,还运用《江苏省公报》等资料。从资料的运用上来看,本书对相关资料的挖掘与利用为以后拓展冯国璋研究在资料准备上有一定帮助。
当前,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除了要实现中央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外,还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对社会治理应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此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借鉴历史上地方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本书全面审视冯国璋督直及督苏的地方治理实践,有助于为当今各地方政府在推进社会治理,实现科学发展时提供历史的参照。
综上所述,本书在拓展冯国璋研究的领域、方法及开展有关冯国璋资料整理等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同时又总结民初地方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以进一步丰富北洋史研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