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苗族古歌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搜集情况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学者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在苗族学者今旦的陪同下,深入贵州苗族村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专题研究论文:1)“Antiphonal Epics of the Miao(Hmong)of Guizhou,China”Chapter in Traditional Storytelling Today:An International Sourcebook.Chicago: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pp.n.a.).1999;2)“Felling the Ancient Sweetgum': Antiphonal Epics of the Miao of Southeast Guizhou.”Chinoperl Papers 15: 27-44.1990; 3)“Hxak Hmub:An Antiphonal Epic of the Miao of Southeast Guizhou,China.”Contributions to Southeast Asian Ethnology 7: 95-128,1988。这些文章对苗族文学乃至民间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他在这些论文中还阐述了克拉克和陈国钧等人对苗族古歌的记录情况。此外,他已将马学良和今旦编译的《苗族史诗》翻译为英文,第一次把苗族古歌或史诗全文介绍到了西方,该书现已出版。2011年2月,本人在对苗族学者今旦的田野访谈中得知:吴一方和马克·本德尔协作,拟出版《苗族史诗》(中、英、苗三种文字互译)的版本,因老版的《苗族史诗》只有汉文,今旦认为其无法阐释原来语境中的古歌的丰富多彩的意义。2013年,由今旦、吴一文负责苗汉语译注,马克·本德尔等负责英汉语译注的《苗族史诗(苗汉英文版)》[21]出版,该书汇集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搜集的苗族古歌文本及相关资料。2014年2月,在本人对今旦的田野访谈结束后,他和吴一文一起将一部《苗族史诗通解》[22]赠予了本人,全书注释3000多条,涉及古今地名考注、人物注解、动植物注解、重要风俗解释、句子解意等多个方面。据此本人认为,它是已出版的苗族古歌版本中注释非常详尽的版本。
2008年,贵州大学出版社把苗族歌师王安江搜集整理的十二部苗族古歌材料编辑出版发行,定名为《王安江版苗族古歌》,该书共上下两卷,1500多页,270万字,并由贵州大学出版社邀请多名贵州省苗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该作品进行了详细校注。具体来说,此书上册为“王安江演唱的苗族古歌”,分为《开天辟地》《耕地育枫》《跋山涉水》《仰欧瑟》《运金运银》《四季歌》《造房歌和酒曲歌》《嫁女歌》《诓婴歌》《打菜歌》《造纸歌》和《丧亡歌》十二部,这与田兵、今旦和燕宝等人编选的古歌存在着差异;下册为“杨培德、张寒梅[23]校注的专家注释本(一),姜柏、张文泽[24]校注的专家注释本(二)”。王安江演唱的古歌与专家注释本(一)、(二)的篇名完全一致。在“编者的话”中,编辑组指出:“本书采用多种手段,立体记录原生态状态的《苗族古歌》。既有苗文的记录,又有汉文的直译和意译,还有王安江演唱全本录像、录音;考虑到《苗族古歌》作为口传文学必然消失的趋势,用现代的方式转换它的传唱模式,成为本书的关注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更是一部留给人类文明宝库的书。本书还收录有关苗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大量图片……”[25]由此可见,该书既有苗文的记录,又有汉文的直译和意译,还有王安江演唱全本录像、录音,为苗族古歌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多次田野调查中,我关注到了地方学者对于苗族古歌的搜集整理情况,例如,黔东南州施秉县双井村龙林[26]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搜集古歌,他走访了苗族寨子里的古歌师,请歌师龙勾九、龙和先等人演述古歌并进行录音,他搜集的古歌有《瑟岗奈》《十二个蛋》《运金运银》等。20世纪90年代龙林曾把这些珍贵的古歌资料提供给当地民委,现在他又全部无私地提供给我进行学术研究。凯里苗族学者姜柏搜集整理了苗族古歌《运金运银》《开天辟地》等,他正为这些古歌进行第二次翻译和核对。台江苗族学者张德成搜集整理了苗族古歌《运金运银》等,他同时也是会唱苗族古歌的歌师。凯里苗族学者张昌学也是一位“书写型”的传承人,他不仅搜集整理了苗族古歌《洪水滔天》《开天辟地》等,还把他自己唱的古歌录制成了光碟,在我的访谈中,他也提供了这些古歌资料。

图1—1 黔东南施秉县双井村龙林搜集的苗族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