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毫小笔之云门香雪(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丞相功名采石矶

入夜时分,众人再次齐聚殿内。均各自请战,望皇上下令。

宋高宗长叹一声,从内袖中取出一锦囊,示意御前直递给陈丞相。

陈康伯打开锦囊却见“如敌未退,散百官”七字,心中满是不解,异常气愤,当即将这一纸诏书置于长明宫灯之前烧毁。

众人一惊!也不好阻拦。

宋高宗也知其忠义,心中唏嘘。

“皇上,完颜亮立志七年,准备七年,以示坚决攻打我大宋之心。我等愿誓死追随皇上,追随大宋,心比金坚,不会输于他完颜亮。一旦百官散去,皇上势单力孤,更加无法守护大宋,所以臣请愿,圣上御驾亲征,带领我军奋力出击。”

“朕何尝不想迎敌,如今采石矶为重中之重,各位可有推荐人选。”宋高宗一下就点出了心中所忧。

笑容再次挂上了宋源静敛如水的脸庞。梅花御史转头看向虞允灵和虞杭孙。

“家父已经在建康待命!”虞杭孙跪地应到,“臣也会加急赶赴前线。”

赵构心中一惊,不由得看向虞允灵。

虞允灵微笑抱拳下跪回应:“臣相信家兄一定会不辱使命。”

“虞允文!好!臣附议,任命虞允文为参谋军事,赴采石矶犒师。”陈康伯也请令到。

“臣附议!”宋源的脸上再次扬起了自信的微笑。

“臣也附议。”钟玉诚看虞允灵如此坚持便也跪地附议。

“儿臣也附议——”只听得一声附和由殿外直传殿中。

急步如催,雷厉风行,朝服加身,直抵殿堂。

“建王殿下——”御前直赶忙迎了上去。

宋源并没有回头,嘴边的笑意更加深了一分。

建王赵昚此时已经行至御前,在宋源身边下跪,递上了绢纸上书。

“父皇,儿臣上书,恳请父皇御驾亲征,儿臣愿意领兵抗敌,并随驾保护父皇。”

虞允灵看向建王,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此时是一脸的坚定。而在建王身后跟随的即是建王的老师史浩,想来这份上书定是受到了他的指点。

宋源等人听闻建王的话后,都纷纷再次附议跪请出征。宋源心中深知,大局已定,建王殿下即是内定的太子人选,他的上书,定将成为这最后的催兵之符。

宋高宗看向众人,摊开文书,闭目深呼吸,终是下定了决心。

“下诏御驾亲征,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到建康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为参谋军事,赴采石犒师,另命李显忠接替王权之职位,接管两淮军事,全军戒备,一致抗敌。”

“皇上圣明!”众人跪拜接旨。

“皇上,臣也奏请同虞大人一同赶赴采石矶。”宋源此时突然请旨到。

宋高宗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但臣还想问皇上借用两人。”宋源此时已将目光投向了两位前御林军统领。

“臣自然是要去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宋危难之际,我等定当赴汤蹈火。”虞允灵微笑予以回应。

“臣也愿意相随。”钟玉诚也微笑应道。

“可是,两位爱卿的身体……”宋高宗对这两位曾经同生共死的臣子还是颇为在意的,如今他们年事已高,不忍再让他们赶赴前线。

“刘锜大人尚在病中,也愿接令保卫大宋江山,更何况我等。”虞允灵再次跪拜叩首,“臣谢皇上体恤,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臣欲求带领御林军之御前弩箭队一同前往采石。”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臣也愿带领御林军弓箭部精锐助守军一臂之力。”钟玉诚也请令到。

宋高宗见两位老将一心求战,心中百感交集,似是又想起了那越州古道上的生死与共。心中一念,想到了那过往种种。是啊,也许上天真的还能再佑大宋一次吧。

“准奏——”

此时,梅花御史心中的巨石总算落定,如此一来,所有的棋子终是具备,算是凑齐了这一仗必备的条件,接下去,只待顺应天时,奋力一战了。

十一月初 建康

孤夜一灯点驿馆,雨打窗急。两鬓斑白,奋笔疾书。

稿纸上尽是陈列军情,也有地图布阵。两淮军情加急,虞允文已经移至驿馆起居,以备随时应战。

他有些焦急地看向窗外,大雨已至,怕是今年的第一场雪就快落下了。

终是听到了窗外的暗动。驿馆中的驿员步履颇急,纷纷出门相迎。

是信使!虞允文心中一紧,赶忙放下手中笔墨。

“中书舍人虞允文接旨——”

驿站门口传来了临安信使的传报。

虞允文快速起身,行步至驿站长廊,只见一身戎装的临安御信使已经手举黄锦圣旨。便迅速跪地听旨。

“任命中书舍人虞允文为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即刻启程,赴采石督视犒师。”

“臣虞允文接旨。”拿过圣旨的那一刻,虞允文心中坦然。

一朝功名,几十年文官生涯,也终是要走上战场。

“虞大人。”那红衣信使此时又将另一封密信递到了虞允文的手中。“这是令郎让下官转交给大人的。”

虞允文的唇边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杭孙和允灵终是不负所托。

上阵父子兵,而今是虞家三人同上战场。

人生也无憾了——

“多谢信使大人,彬甫这就快马赶赴采石。”

虞允文疾步入室,拿过挂在床头的包裹和佩剑旋即直奔驿站马槽,是的,这一战,他早已有所准备,行李也早就备好,也许从去年出使金国回来开始,他就已经明白,这一战,不可避免。

而另一面,由宣州入采石的古道上,由虞允灵和钟玉诚带领的御林军精锐弓弩部队也正在快速行军中。

钟玉诚骑马追上在前先行的虞允灵,这日夜兼程的行军,已经让部队颇为疲惫,眼看天色有变,恐是要落雨。

“玉诚,你不用劝我,我们只能加快行军,此战不能拖,贵在行兵速度,如今采石阵前无帅,这场决战怕就是这几日的事了。”虞允灵对传令官再次下令,全部将士要加快行军速度。

“这我自然是知晓的。只是天色恐变,我们不如在加速行军的同时,派出侦察兵先行,探明采石矶现今境况。”

虞允灵不禁一笑,“侦察兵——甚是怀念啊!放心吧,你想到的,梅花御史也早就想到了。他和杭孙已经于今晨快马先行,会尽快去和彬甫汇合。”

“看来我是多虑了,真是久违的一战了,不禁有些怀念。”钟玉诚看向虞允灵,想到了那个当年在越州古道上屡立奇功的侦察兵,“如今,你我都不再年轻了。”

“是啊,国难当前,也只能再披挂上阵。这一战,事关大宋国运。胜,得以延绵;败,你我也定当死守。”虞允灵看向了身边这位生死之交,眼神深邃却又纯粹。

“哈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就算战死,也死而无憾了。”伴随着爽朗的笑声,“传令下去,加速行军!”钟玉诚再次策马赶向队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