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变革,无处不在。变革并非一切“推倒重来”,而是从一个平衡走向另一个平衡,勇于走出舒适区寻找第二曲线,践行“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 (徐悲鸿,《序苏联版画展览会》 )。学科治理是应时代变革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民主合意、共在商定的善治过程,旨在建立一种公平正义、民主平等的学科交往秩序,形成共同的学科治理目标,探寻不同主体间的多维权力结构关系 (陈亮,2022b) 。
自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学科建设始终是关注重点。在国务院办公厅历年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医院学科建设被频频提及,其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从学科建设到学科治理,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彼此共存共荣;不是彻底决裂,而是增量改革。学科建设与学科治理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二者均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根本价值旨归。本书呼唤的学科治理,是对学科建设中工具理性的扬弃,是对公权力以外学科主体的观照,是对学科建设的有力补充。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科建设与学科治理并肩偕行、共治健康的美好图景。
《中国医院学科治理》是《中国医院人才管理》的姊妹篇。从人才视角看学科治理,学科是人才效能发挥的场域、技术发展的平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基本单元。从学科建设走向学科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共治的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在学科发展中的实践。本书的价值在于为医院提供一个适应变革的理念、思维和方法,即从学科管理到学科治理的变革理念、从人才管理到学科治理的协同思维、学科健康度评价的实证研究方法,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科治理的认知改变和行动方案。
本书共分为三篇九个章节。第一篇为理论建构,旨在建立本书的理论体系。
第一章创造性地提出“知识型人才”,作为学科治理视阈下人才概念的进阶,突出人才客观具备的专业性和主观具备的能动性,强调知识型人才是学科治理的主要践行者。以知识型人才为主体,与患者、社会利益相关者等构成的学科共同体,在学科的各类活动中实现人际协作、人技协同,发挥人才效能。学科与人才达成共生共荣的有机联系。
由“人”及“学科”,第二章围绕“学科”,系统论述本书第二个创新观点——“学科生命周期论”。将学科视为生命体,学科治理关注学科全生命周期的演进,环视“内外生态”、绘制“基因图谱”、调制“营养配方”、开展“健康度量”,提出学科全生命周期治理策略。学科健康度包含学科建制、学科实践、学科动能、学科影响四维度,是对全生命周期的学科治理的良政基准与善治度量。基于学科生命周期论,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学科治理,通过学科健康度评估治理效果,促进学科健康,实现学科善治。这一过程,既是学科共同体各方面要素的相互容纳,又是学科治理新思维引领下对学科生态的重构。
从“学科”到“学科治理”,第三章通过溯源“治理”,阐明“学科治理”,进而提出“医院学科治理现代化”创新理念:学科治理现代化是医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路径,是健康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学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包括学科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学科治理能力现代化。本书最重要的创新理论之一——学科治理ABCD模型在本章呈现:本书创新构建学科治理ABCD模型,以“学科”为内核,关注人的发展,从学科建制、学科实践、学科动能、学科影响四维度,呈现学科发展关键要素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及其对学科发挥效能的机制;从政策、文化、人才、技术四方面,呈现学科发展的生态环境,从而确立学科治理规范,梳理学科治理路径,提高学科治理效能。
第二篇为行动指南,旨在发现学科分化与融合趋势,从人民健康需求中把握机遇,明确学科治理能力进阶路径。
第四章关键词为“趋势”和“机遇”。需求引领趋势,变革孕育机遇,改革开创新局。本章揭示:“多元主体协同发展” “信息重塑医疗技术” “临床管理深度融合”既是当前中国医院面临的趋势和机遇,又是中国医院治理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面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我们要发现趋势、把握机遇,以变化适应变化,在打破平衡中寻找新的平衡。
第五章关键词为“能力”和“变革”。面对趋势和机遇,要顺应分化与融合之势、抓住创新变革之机,需要“三能力”——“知识融合能力”“人才链接能力”“技能汇聚能力”的支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有机统一。本章敏锐地把握知识分化催生知识融合的规律,总结学科演进呈现分化与融合交织的特点,从而带动学科诊疗模式的转变、跨学科交流合作的兴起,同时对人才和技能产生强劲需求。
第六章关键词为“创新”和“实践”。第四、五章描绘了未来健康、未来医疗、未来医院图景,本章进一步落地:未来学科如何治理?我们在理论创新的同时坚持实践创新,在学科治理路径与策略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本章将“人才盘点”“职业发展能力图谱”“知识技能清单”与“学习路径图”等学科治理创新工具分享给读者。
第三篇为护理实证,旨在以护理学科为切入点,实证学科治理新思维,思考如何激发护理人才向知识型人才进阶,助推护理学科自发变革走向善治。
第七章在梳理护理学科发展成就、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创新提出“钻石与水新论”,凝练护理学科的特性与独特价值,为人们重新认识护理学科打开新的视野,更唤醒护理人员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呼吁护理学科要拥抱变革、顺势而为,必须基于护理人才的理念觉醒和能力进阶。
第八章基于学科健康度理论,从学科建制、学科实践、学科动能、学科影响四维度,创建护理学科健康度评估体系,为构建科学完善的护理学科治理体系、培育护理学科现代化治理能力提供指引,从而实现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照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第九章在学科治理视阈下,开创性地建立护理学科治理模型,此为本书的又一重要创新成果。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引领,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延续性、整体性的护理照护,激发以护理人才为主体、医护患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学科共同体效能——护理学科治理之“道”。提升护理学科专业价值,健全护理学科理论体系,绘制护理学科知识技能图谱,持续开展护理学科创新——护理学科治理之“术”。 “道”与“术”的结合,驱动护理学科实现善治。医院学科治理希冀实现的愿景:护理学科治理,指向护理学科与护理人才的共同成长、与其他学科的共同演进、与照护对象共同目标的实现!
本书初稿的撰写历时10个月,所汲取的是全国各地医院管理者、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及各领域专家的真知灼见,所依托的是全国逾千万医务工作者默默无闻、不分昼夜的临床实践,所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孜孜以求和殷切期盼。马克思曾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广袤的实践中,学科治理正以温柔而坚定的步伐,徐徐走进人们的视野。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希望本书为各位读者打开一道门,让更多的人将视角投向学科治理领域,和我们一起,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中国医院学科治理》编委会
2023年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