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总裁(曾仕强作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组织分为三阶层

组织大多采取层级制

一般而言,组织为求指挥灵活、事权集中、命令统一、责任确定,大多采取层级制。

当组织规模很小、成员不多、管理者足以掌握全体员工时,通常只划分出两个阶层:一为管理者,一为员工(如图4-1)。这时候分工、专职并不明显,彼此的关系也不确定,职员和工人往往分不清楚,所以通称为员工。

图4-1 组织的两个阶层

但是,组织到了相当规模,管理者不足以掌控全体成员时,就产生“管理幅度”,或称“控制限度”的问题。觉得必须划分组织阶层,以利工作的有效推行。

管理幅度指一位主管所能够有效监督下属的人数。虽然早期管理学者企图界定理想的管理幅度,以适应一切组织的需要,但是近代管理学者研究认为难以确定普遍适用的具体数字,因为在决定适当的控制幅度之前,必须考虑各种情境的特质,例如被监督的活动形态、被监督的人员素质以及组织的类型等。譬如甲公司的每一位管理者都有四个下属,全体员工人数为64人。这时候最好划分为四个阶层,才能适当而有效地运作(如图4-2)。

图4-2 组织的四个阶层

然而,管理幅度较大的时候,组织阶层自然就会减少。当乙公司的每一位管理者可以监督八个下属时,只要划分为三个阶层,便足以容纳全体员工(如图4-3)。

图4-3 组织的三个阶层

划分为四个阶层的甲公司,属于塔形结构,而划分为三个阶层的乙公司,则称为平行结构。甲公司为纵向结构,组织阶层较多,乙公司为横向结构,组织阶层较少,每一阶层的下属人数则较多。塔形结构沟通线路较长,管理者较多,有助于建立主管与部门之间密切的工作关系和紧密的高阶层控制。平行结构沟通线路较短,管理者较少,低阶层可获得更多的决策机会,有助于领导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