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即五脏六腑。娇,指娇气、娇弱,不耐攻伐,不耐寒暑;嫩,指柔嫩、嫩弱。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是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肾气等;充,即充实。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处在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阶段。正如《小儿药证直诀·变蒸》所曰:“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此充分说明了小儿出生后,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已形成,但尚未充实和坚固;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虽已运转,但尚未成熟和完善。
清代医家吴鞠通把“形气未充”又概括为“稚阴稚阳”。这里的稚,是指幼小、幼稚。阴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而言,而阳是指体内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而言。小儿五脏六腑的形气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小儿肺脏娇嫩,卫外机能未固,外邪易由表而入,侵袭肺系,故小儿感冒、咳喘等肺系病证最为常见;小儿脾常不足,脾胃的运化功能尚未健旺,但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却比成人多,易为饮食所伤,出现积滞、呕吐、腹泻等病证;肾中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关系到小儿的禀赋体质与成长,各脏之阴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各脏之阳有赖于肾阳之温养,小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骼、脑髓、发、耳、齿等的正常发育与功能皆与肾有关。小儿初生发育不够成熟,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肾气未盛,易患五迟、五软等肾气虚衰病证。
此外,小儿心、肝两脏功能亦尚不健全。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表现为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易受惊吓;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尚未充实、经筋刚柔未济,易患惊惕、抽风等病证。
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机,是指生命力、活力。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而发展。
年龄越小,这种发育的速度越快,而且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速度。主要表现在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两个方面。这是小儿“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好比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颅囟经·脉法》曰:“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所谓“纯阳”,是指小儿3岁以下禀受父母先天之气,真元未耗,其生长力旺盛而言。
纯阳学说高度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阴长阳充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此后,历代医家多从病理进行阐述。如叶天士《幼科要略·总论》曰:“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小儿门》曰:“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指出了小儿一旦患病,邪气易从热化,因此小儿以热性病最多。
总之,小儿“稚阴稚阳”与“纯阳”之体,是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前者说明小儿肌肤柔嫩,血气未充,脏腑未坚,筋脉未盛,阴阳二气和成人相比均属不足;后者说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阴液相对不足,水谷精微需求相对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