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宁夏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风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移民创业路上的“领头牛”

——记永宁县新型职业农民王瑞刚

见到王瑞刚时,他在自己的肉牛养殖基地里,领着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参观,为了展示肉牛的健康程度,他从护栏的缝隙里钻了进去,踩着栏里的牛粪过去拍打牛背。

王瑞刚属于闽宁镇的第一批移民。1991年,他离开了西吉老家的大山,来到了位于银川市永宁县境内的一片戈壁滩,一步步从一个打工仔成为一名移民创业的“领头牛”。

青年移民拓荒路

王瑞刚出生在西吉县兴平乡高崖村,这里因广泛分布红胶泥而闻名,正是这不起眼的红胶泥束缚住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步伐。“沟壑纵横,土地贫瘠,靠天吃饭,生活困难”是该流域贫困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

坐在办公室里,王瑞刚指着一张30多年前照的全家福告诉笔者,他们家一共有兄妹10人,在他15岁之前都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从小到大穿的都是游商贩卖的故衣,要么是不合身,要么就是浑身上下打满了补丁。1993年,王瑞刚带着年老的父母和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一家10余口从宁夏南部的西吉县黄土高原深处移民搬迁至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的戈壁荒滩,开始了移民拓荒路。从一名吊庄移民到闽宁镇劳务经纪带头人再到闽宁镇肉牛产业“领头牛”,25年的风沙移民路,他以无私奉献和坚忍不拔的共产党员精神,在个人脱贫后返乡创业,反哺父老乡亲,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征途上脚踏实地、务实创新,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一位新一代农民企业家。

通过12年的坚持和努力,王瑞刚于2008年注册成立了闽宁镇瑞刚劳务派遣公司,年劳务创收200万元以上。2007—2009年他连续三年被闽宁镇党委、闽宁镇人民政府评为“劳务输出带头人”,并在2008年获得银川市扶贫办颁发的“优秀劳务经纪人”证书。2010年,他的劳务派遣公司被银川市扶贫办授予移民地区“优秀中介组织三等奖”。他个人又在2011和2012年连续两年被闽宁镇党委评为党员“双带”致富典型,2012年4月还被自治区政府评为“全区优秀农民工”。

返乡创业“反哺”农业

“三年来,我参加了永宁县农牧局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培训班,学习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园艺农业和休闲农业等课程,还实地考察了山西、山东、甘肃、内蒙古等地的很多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学习肉牛养殖经验。”王瑞刚全身心投入到闽宁镇肉牛养殖产业大发展的浪潮中,并于2014年在永宁县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永宁县毅诚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闽宁镇农户积极从事肉牛养殖产业。2015年8月王瑞刚注册成立了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重点养殖企业正式落户在闽宁镇万亩草蓄产业带。

在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西干渠畔有一片沙窝荒滩,公司自筹资金于2015年整理出荒地300余亩,植树造林60余亩,移栽各种树苗2.6万余棵,建设养殖牛棚、草料加工厂、污粪处理厂和住宿办公场所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于2015年底建成占地300余亩的标准化肉牛规模生态养殖场。截至目前,总投资约7500万元,按照《自治区标准化肉牛场建设规范》已建设标准化牛舍32栋2.5万平方米,青贮池1.9万平方米,饲料库房0.38万平方米,综合办公区1200平方米,厂区绿化2万平方米,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在县畜牧水产中心的指导下,公司的养殖场集新品种肉牛的引进、繁殖、培育,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示范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具备了很强的示范推广价值。公司每年可存出栏安格斯和西门塔尔等高品质肉牛4000余头。

进军现代畜牧业

走进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养牛场,干净宽敞的牛圈内,刚刚吃罢“午餐”的牛晒着太阳或卧伏休息,或闲庭信步。王瑞刚告诉笔者,目前公司实施了畜牧物联网技术推广项目,对家畜活动、发情、疾病、饲养等进行全程监测,通过数字化管理模式,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且全混合日粮投喂准确率提高20%,减少饲料浪费10%。

通过多次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后,王瑞刚的发展思路和创业理念都有了质的飞跃,他本人在2017年9月、2018年2月先后分别被评为“银川市科普带头人”“银川市十佳新型农民”,他的公司2018年被评为“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银川市第十四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基地+园艺农庄+农户+技术专家”的新型多元产业化组织和发展模式,采用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实行节本增效目标管理,实施良种肉牛繁育、全株玉米青贮、TMR全混合饲料精准饲喂、循环水装备控制、污粪循环处理、畜牧物联网和数字信息化管理等先进技术并辐射带动了园艺村2000多个养殖户,带动种植基地1万余亩。

此外,王瑞刚还积极与宁夏农林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专家团队合作,在公司联合实施了“肉牛高效养殖与循环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项目,共同探索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体系。

“扶母还犊”创新帮扶项目

在王瑞刚的心中,让移民村所有父老乡亲富裕起来是他心中最大的愿望。2017年8月,他带领公司实施“扶母还犊”的创新帮扶项目,由公司下属的合作社与闽宁镇的农户签订“扶母还犊”帮扶协议,同时带动帮扶农户成为合作社新成员。在帮扶期间公司免费为农户的牛提供人工授精服务、疾病的防治技术指导、饲养指导和农民技术培训等服务措施,以此提高农户的肉牛养殖水平。待母牛产犊后,公司又以高于市场价5%~10%的价格回购农户的犊牛、架子牛和淘汰母牛,为农户提供销售市场。

“我拉了5头牛去养,全部是贷款,自己没有出钱,贷款下来5头牛61000块钱,暂时还没有利息。现在就是务工,上了年龄也没人要,工地上干活找不上活,以后就是以发展牛为主,跟打工相比养牛可以轻松一点。”对于闽宁镇园艺村村民王俊来说,“扶母还犊”创新帮扶项目无疑是雪中送炭。王俊告诉笔者,这5头母牛来的时候,孕期最长的3个月,最小的1个月,到明年年初生下牛犊,再养七八个月,犇旺公司会根据协议,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将牛犊回购,对农户来说,养殖成本低了,收益高了。

截至2018年10月,公司已与园艺村40户农户签订协议,向农户扶持基础母牛200余头,价值300余万元,农户首付50%的基础母牛费用150万元,公司自筹资金150万余元帮扶农户,2年内农户通过犊牛方式还付。未来三年,公司还计划与闽宁镇6个生态移民村中的1000余户农户签订“扶母还犊”帮扶协议,帮助更多贫困移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企业也会举办培训班,提供技术指导,在营养配方、疾病预防、品种选育等方面给予跟踪式服务,确保“扶母还犊”项目的顺利进行。王瑞刚告诉笔者:“一批带动园艺村大概是20户,第二批计划是带动100户今年在这儿。赶到2020年,我们整个辐射闽宁镇4个村,以园艺村为主带动4个村辐射1000户,1000户养5000头母牛生犊4000头,我们全部收回来集中育肥。”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公司增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还推动了永宁县设施农业和特色养殖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对精准扶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王瑞刚与时俱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思想进步的同时,也于2006年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此后,他便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带领百姓脱贫致富,投身公益和慈善事业。

谈及发展规划,王瑞刚告诉笔者,未来的三到五年,计划在发展种植农场和生态养殖场的基础上,调整产品结构,扩大草料种植基地和养殖园区规模,将闽宁镇园艺村农户整体纳入发展规划,打造数字化综合循环生态园区,创办有机饲料加工厂和有机肥料加工厂,创建牛肉加工厂和储藏基地,创办农业培训学校,创建生态移民和农业博物馆,塑造公司文化和打造产品品牌,发展园艺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领企业和合作社农户努力在现有养殖园的基础上,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的数字化综合循环生态园,带领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