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菜市摊贩的经验:让双重劳动为自己服务
即使像公交公司和排球队这样的企业,其职工的工作过程天然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或很强的观赏性,固然能够借助做广告来开发职场劳动的双重性,获取双重劳动的收益,但是其职工所做的广告,都是为其他企业而做,不是在为自己而做。它们发掘和利用职场双重劳动的方式,依然很不完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如此经营,难以把双重劳动的付出企业与接受企业合二为一,还远不如菜市场上的摊贩经营方式合理与高效。这种困扰当代企业的现象必须尽快摆脱。
通过前一节的剖析,我们可能感觉到,一些企业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员工职场双重劳动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绝大多数行业和企业里,职场劳动过程没有足够的观赏性和开放性。
公交车能够一边运营乘客一边做广告,是因为公交车具有开放性,每天在公路上运行,司乘人员的劳动无时无刻不在公众的视野和关注之中。排球队能够一边比赛一边做广告,是因为体育比赛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广大观众能够目不转睛地盯着赛场或电视屏幕来欣赏比赛。司乘人员和运动员的工作过程很容易发挥出双重劳动的效益。
而绝大多数行业中的企业,职工的职场劳动过程并不具备运动员那样的观赏性,更不具备公交车那样的开放性,所以很难在职工的劳动过程中,把他们劳动的双重性发挥出来。试想一下,如果一家汽车厂把车间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直播,会有多少公众观看呢?即使有人观看,他们能够看多长时间呢?这些观看者是否会像欣赏体育比赛那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上几十分钟呢?
缺乏开放性和观赏性,极大地妨碍了企业有效地开发职场双重劳动的巨大潜在效益,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即便这些制约因素的阻碍作用已经相当大,但它们仍然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如果我们进一步仔细观察,恐怕还会看到,即使公交公司和排球队的工作过程天然地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很强的观赏性,便于通过做广告来开发职场劳动的二重性,获取双重劳动的收益,但是其职工所做的广告,都是为其他企业而做,不是为自己的企业而做。这一点对于公交公司和运动队可能还无所谓,因为毕竟它们依靠双重劳动,通过给其他企业打广告为自己增加了收益,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行业里的企业却不是这样。
原因很简单,由于在绝大多数行业里,企业的生产过程既不具备观赏性也不拥有开放性,所以它们很难依靠职工的双重劳动去为自己的企业打造品牌,提高自己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不仅如此,这还导致很多企业反而需要往外给其他企业掏钱,求其他企业为自己打广告。因为普通企业要想打造品牌和拓展市场而做广告,只能花钱去找专门的广告公司和新闻媒体来完成。
我们拿公交司乘人员和排球队员来说明这个道理,恐怕很难让人产生深刻印象,可是如果我们看一看菜市场上的摊贩,就会猛醒。
在菜市场上,公众每天都能看到一些摊贩,他们往往是一边卖东西,一边还不停地大声吆喝,这非常像公交司乘人员一边运营公交车一边做广告,也很像排球队员一边比赛,一边借助身上的球衣来打广告。但是菜市场摊贩与公交司乘人员和排球队员相比,却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差别:菜市场摊贩吆喝的是自己售卖的商品,是在为自己提高知名度,给自己打广告。而司乘人员和排球队员是在为其他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做广告,是在提高其他企业的知名度,是在“为别人作嫁衣裳”。
因此,如果当代企业能够找到一种途径,借助自己职工的双重劳动,为职工自己的企业打广告,那么企业就可以超越公交公司和运动队的经营方式,依靠职工的双重劳动达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目标:一方面企业让自己的职工为自己打广告,另一方面还让企业的广告支出用在增加自己企业职工的收入上。
如此一来,企业便能够既依靠自己职工的双重劳动,为企业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拓展市场,增加企业的收益,同时还能够让职工获得比之前更高的收入,以此在业界扩大影响,提高争夺人才的能力。这对企业和员工来说,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双赢结果。
通过上述剖析,我们是否体会到,当代企业亟待发掘职场双重劳动的潜力,向职场劳动的双重性要效益,不应再仅仅把目光盯在职场劳动的单一排他性上,更不能再仅仅向职场劳动的排他性要效益。而在发挥双重劳动方面,对于当代中国企业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双重劳动的付出企业与接受企业合二为一。
企业亟待挖掘自己职工的双重劳动,为职工及其所属的企业进行推介营销,摆脱双重劳动的付出方属于一家企业,而接受方却属于另外一家企业,导致双重劳动的付出方与接受方互相割裂、彼此分离的不利状态。可残酷的现实却是,很多企业在开发和利用双重劳动方面,还普遍停留在初级的入门阶段。
例如,有不少公司和学校把在上班时间难以完成的工作,安排给文秘或教师拿回家去完成,让职工在家里一边料理家务,一边做完剩余工作。这些企业把双重劳动仅仅局限在一边照看家庭,一边干工作的层次上,仅仅注意发掘职工家庭生活中的双重劳动,而没有能够开发他们职场上的双重劳动。
更加严重的是,如此理解和利用双重劳动,“可行一时之计而不可常用”。因为这样安排必然会冲击职工的生活,很容易会招致职工的不满,难以为继。
公交公司和运动队抓住了自身行业的与众不同之处,利用其职场工作具有开放性和观赏性的特点,以打广告的方式来增加收益。如此经营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利润,另一方面还避免了增加职工的工作量,不会招致他们的反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样的形式虽然可以使公交员工和运动员在职场上班时间内,既可以做好原有的工作,还能够完成附加给他们的广告工作,比其他企业强迫职工下班回家之后,利用休息时间继续工作,要高明一大截,但其缺陷依然很大。因为公交公司和运动队开发和利用职场双重劳动,固然要比挤占职工生活休息时间继续工作进步得多,层次高出一筹也容易为职工所接受,可纵然是如此经营模式,企业也还是无法把职场双重劳动的付出企业与接受企业合二为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的经营策略也并不可称其为高明,可以说连菜市摊贩的经营水平都没有达到。
上述这些现象都非常清楚地表明,在发掘双重劳动价值方面,很多企业还都处于相当低级的阶段,具有太大的局限性。当代企业急需找到切实有效的方式,打破当前这种开发双重劳动的局限性,把职场双重劳动的付出企业与接受企业合二为一,让更多的企业和行业能够广泛地发掘职场双重劳动的潜在价值,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双重劳动的时间价值。
我们之所以要反复拿文秘和教师的工作、公交广告和运动员比赛,以及菜市场的摊贩等实例来进行分析和比较,一方面在于这些实例是公众最常见的现象,便于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还在于,这几个实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职场双重劳动及其所带来的收益之重要,表现形式之丰富多样,通过这些实例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公交司乘人员、球队运动员和菜市场摊贩这些我们几乎天天看到,却又总是熟视无睹的经济现象,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代企业面对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蕴藏着不小的经济效益!
从公交公司到运动队,从学校教师再到菜市场摊贩,这些职场人员发挥双重劳动的方式各不相同,既有各自的优势,同时还存在各自的缺陷。在生活中发挥双重劳动是最容易被认识到和最容易具体实施的,但是副作用极大,适用的行业和企业也相当有限。而如果发掘职场的双重劳动,就更加科学合理,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地探究,找到不同企业双重劳动经营模式的突破点,将双重劳动的付出企业与接受企业合二为一,让它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和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