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4  队长的“三句禅”

我们生产队的队长50多岁,为人朴实勤劳,经验丰富。在我印象中,队长的形象常常与早上的钟声联系在一起。

在农村,几乎家家养鸡。鸡叫头遍的时候,天还黑黑的。勤快的人这时候就起床了,有的收拾院子,有的出门到路上拾粪。这段时间属于“自由活动”。

村头的钟声一响,大家就集中到村头,听队长分派任务。然后各自回家取干活的工具。

到了干活的地方,队长大吼一声“钩架!”就开始干活了。“钩架”是什么意思?当时老乡似乎也没讲清楚,大约就是“开始”、“动手”的意思。我心里想,“钩”是不是古代打仗的武器?“架”是大家把“钩”举起来?至今也没弄明白。后来到了四川,四川农村的生产队长说“煞戈”,就是结束、终止的意思。“戈”是古代打仗的武器,“煞”是收拾的意思?至今也没弄明白。反正队长说“钩架”就是动手,“煞戈”就是收工。

在地里干活干了一阵子,队长又说了一句话:“点火”于是,大家围坐在一起,有人拣来柴禾,用“火连”(由石头和铁块组成)打燃柴火,把随身带的馍放在火旁烤热。会抽烟的社员取出烟袋锅子,开始抽烟。等馍烤热乎了,就掰开吃。有人还带来了葱或是蒜,跟大家分着,就着馍吃起来。但是,奇怪,没有一个人带水。我现在有不喝水的习惯,大约就是那时养成的吧!他们抽烟对火的时候,各自用嘴吮着烟袋,将头向左右偏着,让烟袋锅口对着口,那样子十分亲密。后来,读《说文解字》,汉代郑玄解释“仁”是“相人耦”,我就联想到山西农民对火的样子。只是殷商时代还没有抽烟的习俗。

队长的第三句话是“回呀”。就是结束的意思。大家开始收尾,有的整理农具,有的收拾休息时捡的柴禾,三三两两地结伴下山了。有人咿咿呀呀地唱起山西“迷糊”(梆子)。

至今,队长的三句口头禅,联同村头的钟声,久久地响在耳畔。它不仅让我时时回忆起插队时的生活,还鼓励我勤奋工作,拒绝懈怠——每一件任务,每一件工作,不是都有“钩架”“点火”“回呀”的过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