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落榜美术生穿越崇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官官相护

文渊阁中。

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四位阁老正一同坐在内阁值房中,每个人脸上的表情看上去都似乎有些凝重。

四人中有四个都是所谓的阉党。

但实际上在新皇刚登基时,他们都已经已经做好了倒打一耙清算魏忠贤的打算。

只不过在咂摸出皇上似乎没有动魏忠贤的意思后,几人也因此没有立即行动。

身为首辅的黄立极放下手中进贡来的香茗,轻咳一声道:

“皇上初登大位却一连几日不曾上朝,最近几日上疏劝谏陛下的折子是越来越多了。”

施凤来也跟着附和道:“上登大位之后,似乎对宦官多有宠信,短短几日,内廷之中的风气便已有革新,但仅凭着那些人,又该如何治理我大明朝?”

张瑞图道:“不仅如此,陛下对勋贵武人也多有信赖,听说在第一次朝会过后,陛下曾于当日深夜秘密召英国公张维贤入宫,不知商议了什么事情。”

“我等阁臣可都还未曾有这份殊荣。”

李国普则没有开口,而是坐在位置上默默喝茶。

听见张维贤的名字,黄立极捻了捻花白的胡须:“张国公近几日在做什么?”

“每日流连于风月之所,喝的酩酊大醉。”

几人对视一眼,没再出声。

都是几十年的老狐狸了,自然一眼就能看出张维贤此举无非就是两种原因。

一是刻意装出来的,表面上寻欢作乐实际上背地里在图谋大事。

二是真的失意之下开始放纵摆烂。

结合皇上一连几日都在内廷之中训练内操之事来看,大致就能确定是前者。

内阁值房中陷入沉默。

最终还是黄立极打破了这份诡异的沉默:“前几日早朝时,皇上没对任何事务做出决断,当初我等对此心中还抱有忧虑怕皇上不理朝事。”

“现在看来是多虑了,陛下英明神武,对朝中各事心里似乎早就有所打算,其行事完全不似少年天子。”

一直沉默的李国普这个时候开口了。

一张嘴,就是老阴阳人了。

“怎么着,听黄首辅的意思是在对陛下英明神武有所担忧咯?”

黄立极冷哼一声:“哼!李国普,你也不用在这里阴阳怪气,若是觊觎我这个阁老的位置,明天我就去乞骸骨告老还乡,把首辅的位置让给你来当。”

施凤来和张瑞图此时赶忙站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我等还是想想如何劝谏皇上不要沉湎于内廷宦官之中才是正事。”

“而且...皇上似乎对前几天张国公朝会时所提的京营改革之事颇有兴趣。”

“京营改革之事上利国家、下利百姓,我等自然也要为皇上分忧,多去想想如何将此事办成才是重中之重。”

此言一出。

值房之内四人对视一眼,皆是默默举起了手中的茶杯。

他们已经通过张维贤深夜进宫之事,看出来皇上有意改革京营。

但他们目前还不知道皇上究竟会具体从哪个方面入手。

身为臣子与大明内阁阁老。

这种有利于社稷的改革之事,他们必然要大力支持。

至少表面上是要的。

至于背地里究竟会如何对待此事......

开什么玩笑?京营改革之事涉及的可是如今朝中绝大多数官员的实际利益,岂是能说改就改的?

皇权若是强上一分,他们手中的权力就要被分走三分。

别看四位阁老平日里没少斗来斗去,甚至于要拼出个你死我活。

但真到了关键时候。

整个官员群体还是相当团结的。

这就是所谓的官官相护。

当然了。

这种事情肯定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到台面上去说,要不然就是坏了规矩。

喝茶,就是为了不说话。

几位阁老虽不知年轻的皇上接下来会如何出牌,但在沉默之中已然有了主意。

想毁掉一条政令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十倍执行。

比如朝廷若是想禁止官员宴请之事,那就把最底层的吏员一起买个烧饼吃的事都拿来大书特书。

如此一来,朝中上下连同百姓一起必会哀声沸腾。

他们也在执行改革政令的同时保存了原有的利益,还不会落下个奸臣的名声。

两难自解。

念及于此。

几位阁老又不由得回想起前几日朝堂之上的天威难测,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惊讶。

初登大位,便已有了这等城府,没想到当初倒是所有人都对这个闲散王爷看走了眼。

只可惜,改革之事又岂是一人之力所能为之的?

......

另一边。

司礼监中。

魏忠贤身着红袍坐在檀木椅子旁,身旁只有两个亲信小太监在伺候。

这几日来,他都有些心神不宁。

不过倒不是因为这几天多了不少弹劾他和劝谏陛下远离内廷的奏折。

魏忠贤离陛下更近,所以他更清楚那些奏折对陛下来说恐怕不会起到一点作用。

昨天时。

他还亲眼看见陛下在万岁山演武时,亲自上阵砍杀了数名披甲人犯。

其手段之利落,气势之骇人,乃是魏忠贤生平未见。

这样的圣上,怎么可能对几封奏折轻易妥协?

他真正担心的,是前几天陛下所问的宁远大捷之事。

虽说陛下没有怪罪于自己的意思,但陛下的心思又岂是自己能真正窥探的?

陛下说让自己善终在司礼监,有个前提是要先办好差事才行。

所以魏忠贤这几天一直都在揣测上意,看看怎么才能更好的迎合圣心。

无疑。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给陛下搞钱,千穿万穿,银子不穿,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但怎么搞,从哪搞,如何才能搞到陛下心坎里,这就是门学问了。

想到这里,魏忠贤不由嫉妒起王承恩来。

他妈的这个废物点心。

既没有制衡朝中那些文官的能力,又不能给陛下搞钱,连揣测上意都比不上自己十之一二。

可就凭人家是信王府的旧人,位置就比自己稳当的多得多。

当然。

如今的魏公公只敢在心中腹诽几句,万万不敢让第三只耳朵听见这种话来。

很快。

魏忠贤就由陛下询问宁远大捷之事,联想到了辽东、兵事......

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孔,也在此时浮现在他脑海之中。

此人正是他众多干儿子中的“五虎”之首——兵部尚书崔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