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规则: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20世纪以前:工程专业化及民间工业标准制定

19世纪工程的发展促使工程师专业协会内部在该世纪结束之前首次有组织地开始尝试制定民间标准。最初,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界在不同的场合开会讨论并商定许多领域科学术语和单位的标准。随着网络化通信和交通(电报和铁路)的发展跨越国界,科学家与工程师、实业家和外交官一起针对这些应用领域制定基于条约的行政标准。与此同时,工程师正在确立自己的专业地位,并以专业协会为中心形成自己的共同体。在工业化的欧洲、美国和日本,工程师协会在国家层面上不断发展并分化。工程师们开始在他们的协会内部成立委员会,并为工业目的制定自愿性的国家技术标准,包括蒸汽锅炉、螺纹和铁路钢轨的标准。到该世纪的最后二十年,许多工程师协会开始进行标准化,以巩固其专业地位。

19世纪行将结束之时,人们还曾试图建立一个国际性的、特定领域的私人标准制定组织。在约翰·包辛格(Johann Bauschinger)教授的领导下,德语大学的工程师们发起了一系列日渐国际化的会议,以就建设桥梁、道路和建筑所用的材料的试验方法达成一致。19世纪90年代,他们成立了国际材料试验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esting Materials,缩写IATM),以制定该领域自愿、非政府性质的技术标准。虽然该协会作为一个标准制定组织没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幸存,但包辛格引入了一些早期自愿性标准制定的原则。此外,IATM还催生了一个美国机构,该机构于1902年分离出来,成了一个重要的、特定领域的美国标准制定组织,也就是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s,缩写ASTM)。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查尔斯·B. 达德利(Charles B. Dudley)的领导下,该机构参与了在此之前二十年即已开始的美国钢轨标准化工作。

在本章中,我们简要回顾这一过程,这些发展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建立的首批持续存在的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奠定了基础,这些组织的成立完全是为了制定民间自愿性标准,而这一点将会放在第二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