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错的死亡刻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沉默的琴弦”

结案报告提交一周后,沈昭站在档案室门口,手里攥着祁墨给她的钥匙。他今早突然出现在她办公室门口,什么也没说,只是把钥匙放在她桌上,然后转身离开。

钥匙旁边贴着一张便签:“档案室,B区17架,2009年悬案。如果你还愿意看。“

沈昭深吸一口气,打开了档案室的门。昏暗的灯光下,金属架排列整齐,标着年份和案件类型。她很快找到了B区17架——“2009年未侦破重大案件“。

档案盒上积了一层薄灰,标签写着“祁琳案“。沈昭小心翼翼地取下盒子,发现封口处有多次打开又重新封上的痕迹。

回到办公室,她锁上门,戴上手套,开始翻阅这份尘封十年的档案。

第一页是现场照片。十七岁的祁琳躺在落叶堆中,白色校服被血染红,双手被医用钢丝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绑在身后,像是某种扭曲的祈祷姿势。她的面部表情平静,几乎像是睡着了,如果没有脖子上那道狰狞的伤口的话。

沈昭的呼吸变得急促。照片上的细节让她手指微微发抖——祁琳的指甲被涂成了淡蓝色,右手腕上戴着一根红绳,绳上串着一颗小小的木雕钢琴。

“钢琴...“沈昭喃喃自语,突然想起周明远案中那个被摆成弹琴姿势的尸体。

她继续翻阅。尸检报告显示死因是颈动脉被切断,死亡时间约在发现尸体前48小时。法医注意到一个奇怪细节:死者胃内容物中有微量苯巴比妥,一种镇静剂,但剂量不足以致命。

档案最后附着一张手写便条:“类似案件省内三起,受害者均为音乐专业学生,凶手未抓获。——2010年注“

沈昭合上档案,靠在椅背上闭了闭眼。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祁墨对周明远案如此执着——凶手使用了与祁琳案相同的手法,医用钢丝、音乐主题、专业的伤口处理...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吓得她差点跳起来。是祁墨。

“看完了?“他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异常平静。

沈昭犹豫了一下:“是的。我...有些想法。“

“我在天台。“电话挂断了。

警局天台的风很大,祁墨靠在栏杆上,手里夹着一支没点燃的烟。听到脚步声,他没有回头。

“你不该看那个档案的。“他说,声音几乎被风吹散。

沈昭站到他身旁,两人沉默地望着远处的城市轮廓。夕阳将云层染成血色,像极了档案照片里祁琳校服上的颜色。

“医用钢丝的捆绑方式几乎一模一样。“沈昭最终开口,“周明远案不是巧合。“

祁墨的手指捏紧了香烟:“十年了...我追查了每一个类似的案子,走访了每一个出狱的相关罪犯,甚至...“他的声音哽了一下,“甚至怀疑过自己的父亲。“

沈昭惊讶地转头看他。

“他是外科医生,在我十二岁时离家出走。“祁墨苦笑,“多完美的嫌疑人,不是吗?酗酒、暴力、熟悉医用器械...可惜他有不在场证明。“

沈昭不知该说什么。风吹乱她的头发,一缕发丝粘在唇边。祁墨突然伸手,轻轻替她拨开,手指在她脸颊一触即离。

“抱歉。“他迅速收回手,像是被烫到了,“职业习惯,不喜欢看到...不整齐的东西。“

沈昭没有拆穿他笨拙的借口。两人再次陷入沉默。

“我想重新检验当年的物证。“沈昭最终说,“现代技术比十年前先进很多,也许能找到新线索。“

祁墨终于转过头看她,眼中闪烁着沈昭读不懂的情绪:“为什么帮我?“

“因为这是对的。“沈昭迎上他的目光,“而且...我欠你的。“

“欠我?“

沈昭没有解释,只是说:“明天一早,我们去证物库。“

证物库的管理员是个退休返聘的老警察,看到祁墨时明显紧张起来。

“祁队,那个案子...有些证物可能已经...“

“我知道规定,老李。“祁墨的声音出奇地温和,“只需要看一下还保留的部分。“

老李犹豫了一下,还是带他们去了最里面的保管柜。祁琳案的证物只剩下一个小盒子——几段医用钢丝、一个证物袋里装着那根红绳和木雕钢琴、还有几片从死者指甲上取下的淡蓝色指甲油碎片。

“其他呢?“祁墨问,声音紧绷。

“血液样本和衣物...按规定保存五年后已经销毁了。“老李低头回答,“照片和报告都在档案里。“

沈昭接过证物盒:“可以借用实验室吗?我需要重新检验这些。“

老李看向祁墨,得到点头默许后,才把钥匙交给沈昭。

实验室里,沈昭将证物小心地摆在工作台上。祁墨站在一旁,双手插在口袋里,但沈昭注意到他的指节在布料下泛白。

“指甲油很特别。“沈昭戴上手套,将那片蓝色碎片放在显微镜下,“不是普通品牌,像是手工调制的。“

祁墨凑近看:“能查出成分吗?“

“需要时间。“沈昭调整焦距,“但更奇怪的是这个...“

她指向那根红绳:“编织手法很特殊,是某种传统工艺。还有这个木雕...“她小心拿起那个小小的钢琴挂坠,“做工精细,不像是量产品。“

祁墨突然伸手拿起证物袋,对着光仔细观察:“这里...绳结里有什么东西。“

沈昭接过袋子,用镊子小心拨开已经发硬的绳结——一小片几乎不可见的纸屑露了出来。

“像是被撕碎的字条。“她屏住呼吸,将纸屑放在玻片上,“需要高倍显微镜。“

半小时后,他们勉强辨认出了几个残缺的字:“...音乐...7...地下室...“

“音乐厅7号地下室?“祁墨皱眉,“学院确实有编号的音乐厅,但地下室...“

“你妹妹常去那里吗?“沈昭问。

祁墨摇头:“她是钢琴专业的,主要在主楼的琴房练习。“他突然停顿,“等等...案发前一个月,主楼装修,琴房临时搬到了音乐厅。“

沈昭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那个地下室有什么特别?“

“不知道,但值得一查。“祁墨的眼神变得锐利,“问题是,十年过去了,那里可能已经...“

“先查查看。“沈昭打断他,“也许还有线索。“

音乐学院的老音乐厅已经很少使用,7号地下室的门锁锈迹斑斑。祁墨用警徽说服了管理员让他们进去。

地下室堆满了老旧乐器和杂物,灰尘在透过高窗的光线中飞舞。沈昭打了个喷嚏,祁墨递给她一块手帕——出奇地干净,还带着淡淡的松木香。

“找什么?“沈昭低声问,小心地避开地上的蜘蛛网。

“不知道。“祁墨的声音在地下室回荡,“任何...不寻常的东西。“

他们分头搜索。沈昭检查东侧的储物架,上面堆满了发黄的乐谱和破损的乐器箱。当她移动一个装小提琴的盒子时,发现后面的墙上有一块颜色略新的砖。

“祁墨!“她轻声呼唤。

祁墨快步走来,看到那块砖时呼吸明显急促起来。他小心地撬开松动的砖块——后面是一个小小的壁龛,里面放着一个生锈的铁盒。

铁盒里是一本发黄的日记本和几张照片。照片上是几个年轻女孩,都穿着音乐学院附中的校服,站在某个教室里微笑。祁墨的手指颤抖着指向其中一个女孩:“琳琳...“

沈昭接过照片仔细查看。背景墙上挂着一幅油画,画的是莫扎特,但画家刻意夸大了他标志性的卷发和尖下巴,使肖像看起来几乎...畸形。

“这个画风...“沈昭皱眉,“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祁墨已经翻开了日记本。前几页是普通的练习记录和心情随笔,但最后几页的内容让两人同时屏住了呼吸:

“他又来了,站在琴房窗外。今天我终于看清了他的脸...和画上的人一模一样。他说要教我弹《安魂曲》,但他的手...天啊,他的手像蜘蛛一样...“

日记到此戛然而止。最后一页夹着一张被撕碎的节目单,上面用红笔圈出了一个名字:特邀钢琴家——陆远。

“陆远...“祁墨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当年的调查名单上有他,但很快排除了。案发时他在国外演出。“

沈昭仔细查看节目单:“这场音乐会是在...“

“案发前两周。“祁墨已经掏出手机,“我要他的全部资料,现在。“

回到警局,祁墨的电脑屏幕上很快显示出一个面容消瘦的中年男子照片——陆远,48岁,著名钢琴家,因独特的演绎风格被称为“魔鬼琴师“。资料显示他十年前确实在国外巡演,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

“不可能。“祁墨一拳砸在桌子上,“琳琳的日记明明...“

“等等。“沈昭指着屏幕,“看他的巡演路线。“

祁墨放大地图——陆远的巡演在案发前两周确实在国外,但在祁琳失踪前一天,他有一场距本市仅两小时车程的演出。

“他完全可以当晚往返。“沈昭分析道,“而且...“

她调出陆远的医疗记录:“他二十年前因车祸右手受伤,接受了多次手术,主刀医生是...“

祁墨倒吸一口冷气:“张维。“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了其中的关联——周明远案的凶手张维,曾经治疗过陆远的手。而陆远的外貌特征与祁琳日记中描述的“像画中人“吻合。

“但动机呢?“祁墨皱眉,“为什么一个著名钢琴家要杀害音乐学生?“

沈昭重新翻看祁琳的日记:“她说要教她弹《安魂曲》...安魂曲是悼亡弥撒,会不会...“

她突然想起什么,快速搜索陆远的演出记录。结果显示,在祁琳案发前一年,陆远在一次重要比赛中因手伤复发失常,而那次比赛的评委之一正是周明远。

“报复。“祁墨的声音冰冷,“周明远给了他低分,毁了他的职业生涯。而琳琳...“

“可能只是因为他迷恋那种...控制艺术家的感觉。“沈昭轻声说,“就像他让张维控制林小雨一样。“

祁墨站起身,眼中燃烧着沈昭从未见过的怒火:“我要逮捕他。“

“证据还不够。“沈昭拉住他的手臂,“我们只有一本日记和推测,没有直接物证。“

祁墨挣开她的手,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那怎么办?眼睁睁看着他又逍遥法外?“

沈昭沉思片刻:“我们需要更多证据。陆远现在在哪里?“

查询显示,陆远三年前因手伤彻底退出舞台,现在在城郊经营一家小众音乐疗养院,专门接待有心理问题的艺术家。

“完美的狩猎场。“祁墨冷笑,“我们明天就去会会这个'魔鬼琴师'。“

第二天一早,两人驱车前往位于山区的疗养院。路上,祁墨异常沉默,手指不停敲打着方向盘。

“你还好吗?“沈昭忍不住问。

祁墨没有立即回答。车子拐过一个急弯,疗养院的轮廓出现在远处山顶——一栋哥特式建筑,尖顶在晨光中投下长长的阴影。

“十年了...“他终于开口,“我梦到这一天太多次,以至于现在感觉像在做梦。“

沈昭轻轻按住他的手腕:“我们会让他伏法的。“

疗养院的前台是个面带倦容的年轻女孩,看到警官证时明显紧张起来。

“陆院长在琴房,但他不见...“

祁墨已经大步走向她指的方向。沈昭紧跟在后,注意到走廊墙上挂满了陆远与各类艺术家的合影,每张照片里他都站在正中央,面带一种令人不适的微笑。

琴房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是莫扎特的《安魂曲》选段。祁墨推开门,琴声戛然而止。

背对着他们的转椅缓缓转过来。坐在上面的男人五十岁左右,瘦削的脸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大而凸出,像是随时会从眼眶里掉出来。他的右手以一种奇怪的角度放在膝盖上,手指修长但布满疤痕。

“祁警官。“陆远的声音出奇地柔和,“我一直在等你。“

祁墨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你知道我是谁?“

“当然。“陆远微笑,“你长得太像她了,尤其是那双眼睛...祁琳是个很有天赋的女孩。“

沈昭感到身旁的祁墨瞬间绷紧,像是一张拉满的弓。她悄悄上前半步,挡在他前面:“陆先生,我们有些问题想请教你。“

陆远的目光转向她,那种打量让沈昭后背发凉:“啊,法医小姐。我读过你关于音乐与解剖学关联的论文,非常...有启发性。“

沈昭强忍不适:“谢谢。我们想了解你与张维医生的关系。“

“张维?“陆远歪头,像在思考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我的手术医生,技术不错,可惜太容易被...影响。“他站起身,走向一旁的展示柜,“要看看我的收藏吗?“

没等他们回答,他已经打开柜子,取出一排小玻璃瓶。每个瓶子里都装着一缕头发,标签上写着名字和日期。

“我的学生们。“陆远轻声说,“那些最有天赋的...包括你妹妹,祁警官。“

祁墨的呼吸变得粗重。沈昭看到他的手已经按在了枪套上,连忙插话:“这些可以作为证据了,陆先生。请你跟我们回警局协助调查。“

陆远突然大笑起来,笑声尖锐得不似人类:“证据?那些头发?我只是个感伤的老师,保留学生的纪念品有什么错?“

他走近祁墨,近到能闻到对方身上的古龙水味:“你没有证据证明我杀了任何人,警官。十年前没有,现在也没有。“

祁墨的拳头已经握紧,沈昭再次挡在他前面:“我们会有证据的。比如你藏在疗养院地下室的那些'纪念品'。“

她只是猜测,但陆远的反应证实了这一点——他的瞳孔微微收缩,右手不自觉地抽搐了一下。

“地下室?“他强装镇定,“这里没有什么地下室。“

“那我们检查一下应该没问题吧?“沈昭紧盯着他。

陆远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裂痕:“没有搜查令,你们无权...“

“紧急情况例外。“祁墨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得可怕,“比如我们怀疑这里有非法拘禁。“

陆远突然冲向墙边的报警按钮,但祁墨比他更快,一个箭步上前将他按在地上。沈昭立刻掏出手铐,却在俯身时看到陆远嘴角诡异的微笑。

“小心!“她大喊,但已经晚了。

陆远的左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注射器,猛地扎向祁墨的脖子。祁墨勉强闪避,针头只划破了肩膀。他闷哼一声,反手一拳击中陆远的面门,后者顿时鼻血直流。

“你...给我妹妹注射了什么?“祁墨掐住陆远的脖子,眼中燃烧着纯粹的怒火。

沈昭连忙拉开他:“祁墨!别这样!“

陆远咳嗽着大笑:“苯巴比妥...让她安静得像只小羊羔...就像你现在感觉到的,警官...“

祁墨的脸色确实开始变得苍白,身体摇晃了一下。沈昭扶住他,同时用手铐锁住陆远:“救护车马上到,坚持住。“

警笛声由远及近。沈昭将陆远交给赶来的警员,然后跪在祁墨身边检查伤口:“伤口不深,但需要立刻处理。“

祁墨的眼神已经开始涣散,但他仍紧抓着沈昭的手腕:“地下室...一定要查...“

“我会的。“沈昭承诺道,看着医护人员将他抬上担架。

在等待搜查令的过程中,沈昭指挥警员封锁了整个疗养院。当法官终于签字后,她亲自带队搜查地下室。

地下室的发现让即使见惯血腥场面的沈昭也感到一阵反胃——整整一面墙的“纪念品“,不仅有头发,还有指甲、牙齿,甚至...手指骨。每个容器都标注着名字和日期,按照音阶排列。祁琳的“收藏“在最中央,旁边是一个小小的录音机。

录音机里只有一段声音——一个女孩惊恐的啜泣,然后是一声尖锐的琴弦断裂声,接着是...沉默。

回到警局,沈昭直接去了医院。祁墨已经清醒,正坐在病床上看报告。看到她进来,他放下文件,眼中是沈昭从未见过的脆弱。

“找到了?“他问,声音嘶哑。

沈昭点点头,将录音机放在床头柜上:“你不需要听这个。但其他证据足够定他的罪了。“

祁墨却伸手按下播放键。当妹妹的哭声响起时,他的整个身体都颤抖起来,但坚持听完了全程。录音结束,病房里只剩下监护仪的滴答声。

“十年了...“祁墨轻声说,一滴泪水无声滑落,“我终于可以...让她安息了。“

沈昭不知该说什么,只是轻轻握住他的手。令她惊讶的是,祁墨没有抽回手,反而紧紧回握,仿佛那是暴风雨中唯一的锚点。

“谢谢。“他最终说道,声音恢复了平静,但眼神已经不同,“不只是为了这个案子...还有...理解。“

沈昭点点头,突然注意到床头柜上放着一张照片——年轻的祁墨和一个小女孩站在钢琴前,女孩笑得灿烂,手里拿着那个小小的木雕钢琴挂坠。

“她很喜欢你。“沈昭轻声说。

祁墨拿起照片,拇指轻轻抚过妹妹的脸:“她喜欢说音乐能治愈一切...天真得可爱。“

沈昭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陆远选择受害者是有规律的。都是音乐天赋极高的年轻女孩,而且...“她指向照片中祁琳的右手腕,“都戴着某种红色手绳。这不是巧合。“

祁墨猛地抬头:“你是说...“

“这可能只是开始。“沈昭严肃地说,“我怀疑还有更多受害者,也许在其他城市。“

祁墨的眼神重新变得锐利:“我会申请调阅全国范围内类似案件。“

就在这时,沈昭的手机响了。实验室发来消息,在重新检验祁琳案的指甲油样本时,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颜料成分,与音乐学院那幅莫扎特肖像画的颜料完全一致。

“陆远画的那些画。“沈昭恍然大悟,“他一定在每处作案现场都留下了自己的'签名'。“

祁墨已经掀开被子下床:“我们去查查他的其他房产和活动轨迹。“

沈昭拦住他:“你需要休息。药物还没完全代谢...“

“十年了,沈昭。“祁墨直视她的眼睛,“我一分钟都不想再等。“

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沈昭知道自己无法阻止他。她叹了口气:“至少让我开车。“

三天后,他们在一个废弃的教堂地下室找到了更多证据——陆远所谓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扭曲的音乐家肖像,角落里堆满了装有“纪念品“的盒子。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了每个受害者的“声音特点“和“最后时刻的反应“。

当陆远被正式起诉多项谋杀罪名时,祁墨站在法庭最后一排,面无表情地看着那个毁了他妹妹一生的恶魔。沈昭站在他身旁,悄悄碰了碰他的手背。令她惊讶的是,祁墨这次直接握住了她的手,在整个宣判过程中都没有松开。

离开法院时,夕阳如血。祁墨突然停下脚步:“我从来没问过...你为什么对那个指甲油那么熟悉?“

沈昭望向远方:“我妹妹...也有同样的一瓶。她失踪那年十六岁,案子至今未破。“

祁墨呼吸一滞:“什么时候的事?“

“五年前。“沈昭的声音很平静,但祁墨能感觉到她在微微发抖,“现场也有一幅扭曲的肖像画...但当时没人联想到音乐家连环杀手。“

祁墨轻轻将她拉入怀中,一个简单却坚实的拥抱:“我们会查清楚的。一起。“

沈昭在他肩头轻轻点头。远处,教堂钟声响起,像是某种宿命的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