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小锤则受,大杖则走
陆澜叹道:“可惜,开平王功高震世,只怕其爵位难有后人承继。”
常升怒目而视,厉声喝道:“一派胡言!”
朱标、李景隆、朱同诸人,皆满面忧色。
常茂尚无子嗣,若爵位被夺,常遇春的郑国公爵位,只怕将就此撤销。
朱同问道:“陆弟,此般情形,当如何是好?”
此时,常升也意识到事态严重。
以皇上的性情,若常茂在地方犯事,必遭严惩。
洪武十三年,皇上将开国功臣、永嘉侯朱亮祖召回京师,因其于广东肆意妄为,竟以鞭笞之刑将其致死。
常升面色苍白,既担心大哥的安危,又担忧父亲的爵位被撤销。
他望向陆澜,心底却不由得升起一丝希冀。
此人精通阴阳术数,或可指点迷津。
他眼眶泛红,向陆澜躬身一礼:“恳请救我大哥,我愿以死相报!”
陆澜急忙扶起常升,道:“不必如此,我自当竭尽全力。”
继而,他故作沉吟,道:“为今之计,保命为上,唯有断臂求生。”
朝廷若收到弹劾,必遣武将前往龙州平叛及核实。
太子若赶在官兵平叛之前,通知常茂诈死,或可躲过此劫。
然而,常茂此后则需隐匿于广西,隐姓埋名度日。
朱标等人皆陷入沉思。
陆澜对朱同道:“今皇上已过六旬,务必请郑国公静心隐居,待太子登基,自会否极泰来。”
虽则他知道太子朱标会早于朱元璋而死,但在这般情形下,也只能这么说。
见朱标微微颔首,朱同说道:“如此甚好。”
陆澜又道:“至于郑国公的爵位,太子可向皇上进言,念及开平王功勋卓著,当令其次子承袭爵位。”
常升闻言,大惊之下,脱口叫道:“不可!”
他只是次子,绝不敢有非分之想。
陆澜脸色一沉:“莫非你欲令郑国公的爵位被撤销?那日后你有何颜面见你父亲?”
常升一呆,面露迟疑之色。
朱标沉声道:“此计可行,既能保住常茂性命,又可留存开平王爵位。”
若常遇春的爵位撤销,只怕将引发朝野震动。
此乃父皇旨意,将来即便自己登基为帝,也难以更改。
常升向陆澜行礼:“陆兄弟大恩,没齿难忘,日后兄弟若有吩咐,我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身为次子,原本父亲的爵位,与他无关。
如今陆澜一言,不但救下大哥性命,还使他能承袭父亲爵位,实乃双喜临门,自是令他激动不已。
陆澜急忙谦辞。
朱同道:“好,我等今晚暗中筹备妥当,明日若证实龙州消息无误,便即刻派人快马奔赴广西送信。”
众人皆点头称是。
重新落座后,朱标问道:“陆弟,方才你所言刘表立嫡之事,究竟立刘琦为佳,还是立刘琮为宜?”
陆澜一怔,心下疑惑,这马公子,缘何对这事感兴趣?
他究竟意欲何为?
太子朱标,乃历史上地位最为稳固的太子,并无夺嫡之忧。
陆澜沉思片刻,道:“以传统观念视之,立刘琦自是符合当时多数人想法。从历史进程观之,刘琮未作抵抗便投降曹操,此等行径遭人诟病,若刘琦为荆州之主,必全力抵御。”
“然就当时实情而言,刘表得荆州士族支持方能掌控荆州,若立刘琦,其死后恐致荆州内讧,故而只能立刘琮。”
朱标思索良久,问道:“若刘表欲立刘琦,此后当如何行事?”
陆澜心中愈发奇怪,这马公子究竟出于何种目的,竟深入探究此问题?
他实在想不明白。
只得谨慎理清思绪,答道:“刘表唯有凭借荆州之主身份,拉拢、分化荆州士族,孤立蔡氏家族,再逐步削减蔡家权力,最终打压蔡氏,方可实现权力平稳交接。”
朱标闻言,神色凝重起来。
父皇倾向立朱允炆而非朱允熥,嫡长制乃重要缘由,另一关键原因,则是朱允熥身后的淮西集团。
若日后朱允熥登基,淮西集团必将威胁皇权。
但若立朱允炆,淮西集团定会心生不满,这些手握军权之勋贵,亦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朱标心中渐明父皇的良苦用心。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朱元璋大肆株连,诛杀诸多元勋宿将。
朱标见状,心中不忍,劝谏朱元璋:“诛夷过滥,恐伤天和。”
朱元璋默不作声。
他令人砍来一枝满是尖刺的荆棘,丢于朱标面前,命其捡起。
朱标见那尖刺,实难用手去拿,面露为难之色。
朱元璋随即以佩剑削去尖刺,递予朱标,道:“这些尖刺,恰似元勋宿将,朕将其清除,你日后便可稳坐江山!”
岂料那时年轻气盛的朱标,接过无刺荆条,直言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这话无异于指着朱元璋鼻子斥责,意即有何种皇帝,便有何种臣民,如尧舜这般贤君,其臣民亦必忠良。
朱元璋怒不可遏,冲上前欲追打朱标。
朱标见状,拔腿便跑。
子曰,小锤则受,大杖则走。
方才听书,细思刘表的困惑,朱标领悟父皇心思,父皇始终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
父皇欲立朱允炆,自有深意,而自己偏向朱允熥,实乃过于感情用事。
他又忆起青梅竹马的常氏,不禁悲从中来。
陆澜见朱标面露悲容,以为自己失言,一时不知所措。
常升与朱标一起长大,明白朱标此刻心思,遂一把拉过陆澜,询问刘备那匹的卢马之事。
他是借故转移话题。
陆澜心不在焉地应付着,心里仍在琢磨这位马公子的古怪行径。
......
次日,朝廷收到弹劾常茂的奏折,朱元璋大动肝火。
常茂在龙州生事了!
龙州,地处广西西南部,彼时,由赵氏家族自行治理,士官为赵贴坚。
不久前,赵士官去世,因其无子,赵家便让其侄子赵宗寿承袭士官之位。
然而,赵贴坚之妻欲独揽龙州事务,便将爱女送与常茂为妾。
常茂遂凭借国公权势,介入当地事务,偏袒黄氏,致使赵宗寿起兵反叛,两方争斗不休。
朱元璋即刻命调隶广西卫、指挥佥事杨文出兵平叛,并将常茂捉拿,押解至京师。
随后,朱元璋欲褫夺常茂的郑国公爵位。
朱标出列劝谏:“父皇,当下是非曲直尚未明晰,可令杨文至龙州后,彻查此事,待常茂进京,再详加审查。若证据确凿,再行夺爵亦不迟。”
朱元璋知他与常茂交情深厚,且常茂乃前太子妃常氏之亲弟,心中叹息,遂点头应允。
常茂虽是他着力培养,打算以后留给太子的将领,但若其屡犯过错,亦绝不姑息!
出了殿门。
朱标与李景隆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惊愕之色。
这陆澜,当真料事如神,似诸事皆能预测,实在可怕!
幸亏昨夜已商定对策,安排周详,否则,此刻必惊慌失措。
回到东宫,朱标即刻命人依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