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当什么导演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版权

90年代是港岛、湾省和内地三地娱乐圈发展较为均衡的一个年代。

港岛是时尚前沿地,湾省是流行大本营。

以喜欢听歌的朋友举例:

在华语乐坛,内地虽不及港岛的时尚和湾省的流行。

但有京城这个根据地,原创流行音乐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但是,在1997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种均衡即将进入一个洗牌过程。

传统唱片业走向滑坡,内地经济得到提升,港台翻唱之风开始刹车。

乐坛的地域边界不再明显……种种因素,导致华语乐坛一场大洗牌在所难免。

而这场洗牌的结果,方冬升无比了解。

以原创为最强武器的新世纪台湾音乐人异军突起、以周董、王力红、陶哲等为代表。

力压港岛和内地,唱起了21世纪华语乐坛的主角。

如果说方冬升要去台娱,大概也会走一条音乐人的道路。

毕竟这是湾省公认的出道最快的捷径,找几个人随随便便搞个组合嘛。

就叫飞轮海吧,抄几首歌火了之后,再去演电视剧。

就随随便便演个《流星花园》好了,琼谣剧就不演了,否则会被后人指着鼻子骂脑子不正常。

然后单飞发展,开公司,泡女人。

智玲姐姐、郭碧亭,还有舒棋,过来给老子含!

“葛格,你在想什么?”

方冬升陷入美好畅想的时候,被小台妹拉回了现实。

“宝岛是个好地方,有机会我肯定会过去的。”

“再过几个月就是我十八岁生日了,你会来陪我一起过生日么?”

“这个嘛,到时候看我的工作安排吧,好不好?”

“那好吧。”

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小台妹的心智到底比同龄人早熟,并没有逼迫让方冬升。

接下来的两天,方冬升带着小台妹在羊城转了一遍。

包括她心心念念的辣条,终于在最后一天晚上的小吃摊旁吃到嘴了。

有意思的是方冬升以为辣条早就存在了。

搞半天才发现,他记忆里的那种辣条,根本就没有诞生。

现在大家伙吃的是辣条的前身酱干、辣干子。

用面粉和水为主要原料的辣条,要等到明天才能诞生。

当然,各地都有类似辣条的小吃,只是并未以此命名罢了。

“斯哈、斯哈~”

小台妹吃的满嘴流油,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好次、好次、就是有点辣。”

站在小吃摊旁,小台妹不顾形象的吸溜着嘴。

“等以后这种小吃出了包装袋版本的,我就寄给你一些,呵呵……”

正说着话,方冬升的手机响了。

“方导,你现在方便通话么?”

听到是李盟的声音,方冬升一个激灵,应该是电影那边有消息了。

“你好李厂长,有事儿您说。”

“剧本我们已经上会研究了,大家都挺喜欢你的剧本,可以准备着手拍摄了。

不过……”

方冬升心里一咯噔。

“算了,明天早上你跟阿淦来一起趟厂里,有些话当面说比较好。”

“好,那我明天早上过去。”

……

“二十万?!”

“80分钟的长电影,二十万的预算?

欺负人,东升咱们走,不拍了!”

第二天一早,方冬升和张淦仁早早的赶到珠影厂李盟的办公室。

听到李盟的话,张淦仁气得当场在老登面前蹦迪,就差骂人了。

如果说之前的三十五万还能勉强接受,但是现在二十万拍电影……

李盟有些惭愧的站在那里。

之前他还在想《爱·回家》这么感人的剧本,三十五万的预算太少。

会上再争取一下,能不能从另外一部电影上多分配点过来。

搞个四十万肯定没问题!

结果不仅没拿到那五万,竟然还被对方吸走了十五万!

看着暴跳如雷的女婿,李盟静静的站在那里:

“你江叔是下一任厂长候选人。”

“这和厂长候选人有什么关系……”

说到一半,张淦仁想到了什么,突然停下来,脸色阴沉:

“江栋梁把那十五万的资金挪过去了?”

李盟点了点头:

“从来就没说过两部电影是平均分预算资金,而且老江的人拍的还是部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珠影厂的拿手好戏。

更何况还是下任厂长的嫡系要拍,资金当然要往那边倾斜。

之前方冬升就听说国企内部斗争激烈,没想到居然让自己摊上了。

李盟摇了摇头,道:

“不过也有一点好处,之前厂里的导演们听说找外人拍片子,心里不得劲儿。

虽然明面上没说,但私底下没少找厂长发牢骚。

这回听到只有二十万的预算,嘿,没人敢提了。”

李盟一直在注意方冬升的表情变化。

听到预算变少时,他有些失望。

但仅仅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就很快调整了情绪。

跟自家这个上蹿下跳的狗女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简直就是班子会上的老家伙。

“李厂长,我有个想法您听听是否合理。”

“你说。”

“二十万拍摄资金太少,为了拍好这部电影,我个人愿意注资十万块到电影里。

但是师出无名……就当是电影厂把《爱·回家》的国外版权卖给我,怎么样?”

闻言,两人都惊讶的看着他。

“东升,你有啥想不开的嘛,这么搞没有任何意义!”

“阿淦说的对,十万块毕竟不是小数目,不值当。

咱们可以再换个其他的剧本,不一定非要往里砸钱。”

1997年的十万块,放在普通人家里就是一笔巨款。

要知道现在的人们打工,一年省吃俭用都未必能攒一万块钱。

至于方冬升说的国外版权的事儿跟十万块钱比,简直就不是事儿。

谁都知道拿奖之后好卖钱(国际大奖),但是你也得能获奖啊!

这玩意谁保证一定能获得国际大奖,或者说票房大卖?

在李盟的眼里,方冬升现在就是脾气上来在宣泄不满。

你们珠影厂不给我钱,好,那我就自己砸钱!

刚才还夸你坐得住有城府,现在一看,还不如上蹿下跳的狗女婿。

但是此时的方冬升却是无比的冷静,甚至有点想笑。

这可是堪称韩国票房奇迹的电影,日本、新加坡无数观众为之落泪。

十万块钱买下它的国外版权,跟电影厂做个交割,不比之后《那人那山那狗》九万块卖掉版权值?

电影上映后就是,珠影厂想要的奖,哥们在国内给你拿。

至于国外票房……你们就甭想了。

白纸黑字咱们必须搂明白!

方冬升想了想问道:

“电影厂可以这样操作吗?”

“从来都没有人这么做过,但是现在电影厂改制了,市场化运作,一切都能谈。”

见方冬升决定投资,张淦仁不再劝说,提出疑问:

“国外版权的事儿,江栋梁不会从中作梗吧?”

“他为什么这么做?”

“你是副厂长,他也是副厂长,你们不是竞争关系么?”

“就不存在竞争……反而我提出了这个要求后,他还会帮忙推进。”

“为什么?”

“你、算了……你这辈子就只适合跟机器打交道。”

方冬升看向李盟,为难道:

“就算是追投十万块,还是有些捉襟见肘,李厂长,您看珠影厂这边的设备和人员……”

“对,不给钱,给人和设备总行吧,你们爱怎么斗怎么斗,电影是无辜的啊。”

张淦仁猛地一下反应过来,看着老登急吼吼的说道。

“行行行,我肯定都会替你们争取,不过胶卷……”

“我们自己买,16mm可以吧?”

“可以。”

16mm可比35mm的胶卷省不少钱,再加上珠影厂的人员和设备支持。

30万拍80分钟的《爱·回家》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