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医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儿肺炎后应当培土生金

2005 年7 月31 日晚,我在台湾长庚大学看了一个小孩。这个女孩4 岁,2004 年得了一场支气管炎,2005 年7 月得了一场肺炎,刚出院,面色萎黄,骨瘦如柴,诊脉发现右关虚大,属脾胃气虚。我问家长,这个孩子是不是吃了饭以后老是觉得难受?她妈妈说,你说得一点不错,她吃了饭老是觉得肚子痛,不舒服。土能生金,土虚就不能生金,所以脾胃气虚,肺气也就虚了。《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湿、痰湿都停留体内。我就给她健脾,培土生金,开了个处方:太子参6g、生黄芪6g、炒白术3g、生甘草3g、炒陈皮3g、当归3g、升麻1.5g、葛根1.5g、麦冬6g、五味子1.5g、薏苡仁9g、冬瓜子6g、茯苓6g、黄芩3g。这个方就是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汤原方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我没用柴胡,换成了葛根,葛根升阳明胃气。李东垣有一个清暑益气汤,方中不用柴胡用葛根,意在夏天要用葛根升胃中清阳之气。李东垣说夏天用补中益气汤要加麦冬、五味子,因为夏天暑热耗气伤津,麦冬、五味子合太子参益气生津,等于配合了生脉饮。考虑到她舌苔黄腻,内有痰热,所以加薏苡仁、冬瓜子,这是取了苇茎汤中的两味药,这两味药能够化痰湿、清痰热。此案不要光看到正虚的一面,还有邪实的一面,故再加一味茯苓健脾渗湿化痰,茯苓配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就是五味异功散,五味异功散专门治疗小儿脾虚。她面色萎黄,方中有黄芪、当归,不是当归补血汤也在里面了吗?又考虑到这些补药都偏温,所以再加清热之黄芩。李东垣曰“火与元气不两立”,所以他往往以补中益气汤配伍黄芩、黄连,甚至黄柏。有的人要问,这里为什么要用太子参,不用党参呢?因为太子参性偏凉,是偏于补气养阴生津的,而党参偏温,这个孩子舌质红而干,又时值夏天,所以用太子参更为对证。原方是炙甘草,而我用了生甘草,因为生甘草性偏凉。我们学方要融会贯通,要针对具体病证灵活加减,所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死方治活病,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