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援华会的兴衰(1937—195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二

范秀云让我就她的新作《英国援华会的兴衰(1937—1950)》写几句话。这本著作是她基于博士论文,又经过毕业后近四年时间的补充、修正、完善而成。作为她博士学习期间的导师,很高兴看到这部著作即将付梓,也愿意一起回顾这一段有价值的学术经历的几个雪泥鸿爪。

学术研究中好的选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选择“英国援华会的兴衰”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是范秀云结合自身学术背景长期思考的结果。她在20世纪末就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对英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她任教于外交学院英语系,除从事英语语言课程教学外,一直讲授英国社会文化领域的课程。2013年重回北外英国研究中心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后,逐步确定了从中英关系、中英人文交流史领域开展研究目标。

在博士学习过程中,她注意到中英两国在20世纪的民间交往,特别是共同反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许多值得纪念的人物与事件都与援华会这一民间团体有关。英国援华会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西半球最忠实朋友”之称,而国内外有关援华会的研究是一个关于“被遗忘的盟友”(Rana Mitter)的“被遗忘的运动”(Clegg)。有少量参与者的论述或回忆录(如Clegg、王礼锡)。国内学者主要关注抗战期间英国民间的对华援助,提及宋庆龄领导下的保卫中国同盟与援华会的联系,但援华会只是作为合作者一笔带过。国外只有布坎南在研究英国左翼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及英国对西班牙内战时期的援助时关注了援华会。有关英共历史、英共与苏共关系等著述在提到援华会时也语焉不详。

这也为范秀云的学术探索留出了空间。她确定了在国际共运、反法西斯战争的宏大背景下开展有关援华会活动的研究方向,探讨了全面抗战爆发后英国援华会在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英国和世界舞台上为支持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斗争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这一研究力求纵览历史脉络,把握援华会发展与历史大环境变迁的关系,从宏观上诠释援华会的活动,跳出了仅从援华抗日、乃至援华会成员个人的角度研究援华会的传统,也有助于挖掘英国援华会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英国共产党的关系的历史,为认识20世纪波澜壮阔的国际共运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材料。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紧紧抓住历史档案的挖掘这一核心工作,以一手档案为基础,从中国学者的视角较为系统、深入地梳理了英国援华会在中国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完整历史。作者多次赴英国查阅资料,搜集了大量中、英文报刊文献和史料,除援华会本身的档案之外,还包括英国外交部档案对华部分、英国下院辩论材料,以及共产国际、英国共产党、工党、英国中国人民之友社、保卫中国同盟的历史档案,另有《新华日报》《曼彻斯特卫报》《观察家》及英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工人日报》等报纸的报道,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工作,不少资料尚属首次使用。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这一研究的理论、实践价值不断凸显。研究发现,英国援华会的援华运动与共产国际的外围组织及其领导的左翼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些为重新评估共产国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案例。抗战是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统一体,国际援华运动不是单向的对华援助,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始于一战之后的救国运动与国际和平运动、反法西斯主义的结合。

这些档案的搜集与梳理丰富了关于共产国际的研究。以往学术界的研究集中于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与社会民主党的斗争以及共产国际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西班牙内战中的作用,共产国际和左翼、和平团体之间的关系研究仍不充分。本书聚焦援华会的案例,为探究共产国际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这一研究也有助于我们重读中英两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运动中同仇敌忾的历史,认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运动中的地位,提醒世界“正视那段历史”,面对当今的历史之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中英关系面临诸多新的复杂挑战的情况下,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探究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人文交流的新思路。

最后,2019年范秀云毕业后,继续沿着这一路径开展研究,不断挖掘新材料,拓展研究领域。她继续搜集有关档案、外刊和民国报纸期刊,期望从有关援华总会的零散材料,如一些与援华会密切相关的团体、中国人民之友社的档案资料,更好地钩沉、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也希望客观分析在冷战初期中英关系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认识援华会的角色和局限。她也继续关注英国华人和华侨在援华会的成立与发展中的作用,挖掘王礼锡、熊式一、林咸让等历史人物的史料;此外,努力开展英国援华会与美国援华会之间的关系等国际比较研究项目。

我期待范秀云老师这一成果的付梓能够推动国内外关于援华会历史的研究,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以历史为鉴、以历史为师,获得关于中英两国人民、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新思考、新智慧。

王展鹏

2023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