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从主导登月竞赛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176年一遇的四星连珠(求追读!)

图书馆的走廊里人来人往,一些人好奇的打量这个盘膝而坐的同学,也有些人选择视而不见。

当前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航天人大展身手、有所作为的时机。

哪怕是一头猪,也能站在时代的风口起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因此不舍得浪费一分一毫的光阴,去好奇别人的一举一动。

陆航沉浸在《参考消息》的内容中,为大夏这些年的突飞猛进暗暗咋舌。

【1970年,大夏引进西欧‘大黄蜂’直升机技术,并拓展至航天领域。】

【同年,大夏签署协议引入核电站技术,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

......

【1971年,大夏进口西欧乙烯裂解装置,并以稀土、钨矿换取西欧先进机械设备、电子元件。】

【同年,大夏选派留学生赴图卢兹航天中心、西德DLR研究所学习卫星技术。】

......

【1972年,大夏与西欧核子研究所建立合作,参与粒子物理研究、核火箭研究。】

【同年,大夏向西欧共享长城火箭技术,并引进气象卫星技术、通信卫星技术、载荷技术。】

......

【1973年,西欧专家协助大夏改进火箭姿态控制系统、惯性导航技术。】

【同年,轨道伙伴组织启动首次联合探空任务。西欧提供紫外光谱仪、多光谱成像仪、X射线望远镜等有效载荷,芭西提供卫星框架,新罗、巴铁、印尼、曼谷提供测控设备和图像处理技术等,大夏提供运载火箭。】

【1974年,由长城三号火箭执行该任务,对太阳物理进行观测和数据共享。】

【同年9月份,749工程立项,由轨道伙伴组织各成员国分工协作,建造曙光号国际空间站……】

陆航一页一页的翻阅下去,只觉得夏国的发展水平,用一日千里来形容都不为过。

仅GDP就领先原始的时间线15年!

尽管如此,大夏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仍远远落后于鹰熊,没多少太空话语权。

例如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时,鹰熊为争夺月球资源险些引起核冲突,大夏提出的《和平利用太空倡议》被置之不理等……

整个下午,陆航都待在图书馆,入迷的翻阅这些旧报纸和期刊。

周六和周日两天,他也没闲着。

又到图书馆翻阅了一些关于707登月工程、749空间站工程的资料,对项目进展有了大概的掌握。

周一上午,连续四堂课。

龚斌、刘若宰、王尔德仨人听得直打瞌睡,陆航倒是津津有味,毕竟温故而知新嘛。

下午,陆航到东区食堂吃过饭后,去庄国栋的办公室报道。

庄教授似乎正在招待客人,俩人就着一壶茶高谈阔论。

陆航本打算回避一下,结果跟抱着一摞文件进门的周茉撞个正着。

“咦,陆学弟来了?”

周茉礼貌的打了声招呼。

陆航挠头一笑,“学姐好!”

视线越过她,注意到后面还跟着个蒋松,于是补了句,“学长也好。”

蒋松有些不自然的哦了声。

这时,办公室里传来庄教授洪亮的嗓门,

“陆航来了?怎么不进来,都杵在门口干嘛呢?”

于是陆航扭头进来了。

蒋松和周茉则抱着文件,默默的往书橱里整理。

庄教授见到陆航,显得很欣慰,

“你小子总算没放鸽子,不然我都准备去宿舍楼揪人了。”

后者讪讪一笑,“我哪儿敢呢庄老师。”

陪庄教授一块坐着喝茶的老头,抬起头打量了一眼,问道:

“老庄,这就是你念叨了一天的那棵好苗子?”

庄教授自豪的颔首道:“没错,就是这小子。陆航,你面前这位是宇航学院的高树同教授,也是国内有名的飞行器设计专家,快过来认识一下。”

陆航连忙问好。

高教授说:“不错,长得一表人才的嘛,有没有在学校里谈个小女朋友啊?”

不远处的蒋松和周茉支起耳朵偷听。

陆航摇头,“还没有……”

“那正好,我回头给你介绍一个。”

庄国栋不满的打断了高教授,

“去去去,要挖墙脚私底下偷偷摸摸的挖,你还敢当着我的面挖啊?先说正事吧,陆航,你听说过壮游计划吗?”

壮游计划?

陆航咂摸了一下,好像在图书馆的时候,翻到过相关的报道,是个深空探测项目。

但具体怎么进行探测,他还真不知……

突然间,陆航脑中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某种可能,于是试探性的答道:

“类似美利加的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

高树同笑道:“你了解的还不少嘛。”

庄国栋把整理完书橱的蒋松、周茉叫过来,“你俩给陆航介绍一下,轨道伙伴组织的壮游计划具体是什么吧。”

于是周茉掐着小蛮腰,侃侃而谈道:

“所谓壮游计划呢,跟NASA的旅行者计划大同小异,都是利用70年代末的‘四星连珠’现象,发射深空探测器对太阳系的行星进行造访。”

“该计划共制造了三颗探测器,远曦一号、远羲二号、远羲三号,将分别对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冥王星进行探测!”

蒋松则一脸骄傲的说:

“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四星连珠,等下次再遇到这样的天赐良机,起码等22世纪了!”

“这件事足矣永远载入航天史册,而庄教授正带领我们为壮游计划做最后的收尾,能让你参与进来,这可是你莫大的荣幸……”

陆航直接略过了蒋松的夸夸其谈,默默思考起来。

该平行世界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宇宙规律是不会更改的。

无论哪条时间线,在20世纪70年代末,太阳系的行星都会排列成一种名为‘大合相’的罕见天文现象。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会形成视觉上的紧密排列,也就是接近一条直线。

由于它们的公转周期分别是12年、29年、84年、165年,因此四星连珠的机会,平均要176年才能遇到一次。

如果再计算好火星的公转位置,那么连同地球算进来,这便是六星连珠!

至于所谓七星连珠、九星连珠……千载难逢。

在这样的特殊排列下,这些地外行星会靠的很近,探测起来也更加方便,几乎能节约60%的飞行时间。

没人会对这样难得的机会无动于衷,除了美利加的旅行者计划、CNA的壮游计划,苏里安、USEC都已展开行动了。

但此时,陆航心里还有个大大的问号:

“可是……最佳的连珠日期,应该在两年前吧。70年代都快结束了,壮游计划还没准备就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