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本书主要翻译或编译了2007—2017年期间、即最近10年俄罗斯出版的最新历史著述(个别篇章2007年前),并对某些涉及俄罗斯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最新历史资料加以评述。
为什么选择这一时期的历史论著?主要是根据俄罗斯历史学的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在2007年前后,俄罗斯历史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时期。其标志是:
一 俄罗斯调整了历史研究方向
1.反对歪曲本国历史
2007年6月18—21日,俄罗斯政府在首都莫斯科召开全国社会科学教师会议,着重研讨历史及人文社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来自俄罗斯各地的一线教师、人文社科工作者以及俄教育部和科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到会。主要内容是探讨俄罗斯史学发展状况、特别是历史教科书问题。6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郊外官邸亲自接见并与部分代表进行座谈。普京指出:由于过去人文科学和历史教育领域的混乱,造成俄罗斯国内历史教科书内容及版本混乱,不能客观反映国家当代历史事件,许多有外国背景的教科书充斥诋毁俄罗斯的内容。普京呼吁全俄科教工作者在历史学和社会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普京警告出版界:必须对出版的教科书承担责任。国家要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鼓励编写和出版新的历史教材,绝对不容许丑化、歪曲俄罗斯民族的历史。这就预示着在历史研究领域将出现方向性重大变化。
2.代表国家主流意识的历史观点的出现
俄罗斯成立国家历史教科书修改工作委员会,以国家统一历史观点指导全国学校历史教学。经过几年努力,在2016年3月俄罗斯国家教育出版社终于出版了第一套历史教科书。这标志着苏联解体以来,对苏俄历史存在的各种问题争论有了代表国家主流意识的观点。
3.俄罗斯政府以立法形式反对篡改国家历史
2009年5月19日,前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549号命令,成立《与篡改历史损害俄罗斯利益的企图作斗争的总统直属委员会》。委员会直属俄罗斯总统管辖,其成员由俄罗斯总统确定。这个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对那些目的在于贬低俄罗斯联邦的国际威望而被篡改的历史事实和事件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向总统提交这方面的报告;制订开展这场斗争的战略计划;向俄罗斯总统提出在开展与歪曲俄罗斯历史的企图作斗争中拟采取的措施;审视俄罗斯联邦各级机构和组织在开展这场斗争中的情况并协调它们的行动;对有损俄罗斯利益而被歪曲的历史事实采取相应的反击措施并尽量减轻其消极后果,拨正历史航向。
二 提出俄罗斯历史“新概念”
2014年年初,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历史教科书修改工作委员会成员和作者。普京讲述了他对历史教科书修改的原则性意见,要求以客观、公正、尊重的态度对待俄罗斯历史,坚决反对以各种理由、甚至无中生有挑衅国家历史的行为,他特别强调要以“新概念”来修改教科书。
教科书修改小组主要负责人、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所所长丘巴里扬谈到了他们讨论的某些“新概念”。他说:俄罗斯20世纪历史的讲述是一个难点。经过长时期的讨论,修改小组对20世纪的俄国革命有以下看法。
第一,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现在俄罗斯人民甚至不同派别的人多数能够接受这个观点。
第二,怎样评价苏联社会?学界专门召开了大型会议讨论这个问题,最后终于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20世纪30年代苏联所经历的是苏联现代化道路的一种选择,其中存在积极的内容,也产生了某些消极的东西。把苏联30年代的发展与“现代化”这个词的内涵相联系,一开始曾经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
在本书中我们比较详尽地收集了近年来普京关于俄罗斯历史评价的一系列论述。摘译了2016年新版俄罗斯历史10年级教科书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三 在此期间出版了一批颇有分量的历史著作
《苏联经济史》。该书由著名俄罗斯经济学家阿巴尔金院士主编、权威机构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出版(2007年第一版、2010年再版)。苏联解体以来,关于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国民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评价在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不清的问题,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甚至认为以前公布的国民经济发展数据都是虚假的。这是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第一次出版的评价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权威书籍,该书写道:“随着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塌陷……苏联经济史被说成是失败、错误和犯罪的象征,似乎导致苏联体制不可避免地崩溃。”但事实真相如何?该书没有否认苏联体制的弊端,但充分肯定了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占主导、文盲占多数、由于一战和国内战争而濒于崩溃的俄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在各领域都实现工业化、文化普及和科技发达的强大国家。所以该书坚决驳斥了一些人认为“苏联体制导致了苏联解体的”的论调,实际上70%以上的俄罗斯民众也是认同这个观点的。本书由康晏如博士翻译了《苏联经济史》中由著名学者阿巴尔金、伊万琴科撰写章节的主要内容。
2010年,在俄罗斯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奥西波夫院士主持下,由哲学博士萨宗诺夫编撰的《是谁、是怎样摧毁了苏联?——依据档案文献还原苏联解体过程》一书出版[1]。作者当年为戈尔巴乔夫总统机关办公室副主任、曾亲自参与了戈尔巴乔夫-卢基扬诺夫班子与1990—1991年间宣布了主权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团队的谈判筹备。作者在书中新公布的文献资料可以进一步证实,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的各种政治势力联手(具体来说,包括西方政治家、西方情报部门、苏联国内的代理人等),最终将苏联摧毁。作者在著作中整合了大量原始资料文献(约400份):包括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莫斯科市长波波夫等人签发的文件,此外,还有各加盟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总统,以及苏联最高苏维埃等签发的文件。400份文件中,有三分之二是之前从未公开发表过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苏联解体进程。本书也收集了侯艾君博士编译的该书主要内容。
重新编辑出版《斯大林全集》。原《斯大林全集》出版了共13卷,(《斯大林全集》中文版13卷已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翻译)。但全集不全,只收录了斯大林到1934年1月的文著。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下令终止出版计划编纂的《斯大林全集》,并销毁了已制好版的其他几卷。长期追踪该问题研究的欧阳向英博士指出:1997年十月革命八十周年之际,理查德·科索拉波夫牵头、工人大学主编的《斯大林全集》14、15、16卷由莫斯科“作家”出版社出版。2004年和2006年,俄罗斯先后编辑出版了第17卷和第18卷。
2010年笔者在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期间提议翻译《斯大林全集》后几卷的工作,并把这项工作申报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由苏联东欧历史研究室负责人吴伟教授担任课题组长。在吴伟教授主持下终于把俄文版《斯大林全集》第14、15、16、17和18卷一些文章翻译摘编。所选文章是各种中文版本《斯大林全集》《斯大林文论》和言论摘编中未被刊载的,当然也被收集进本书。这样,可以说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了《斯大林全集》后几卷的文著。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国立社会大学校长茹科夫所写《改革:成果与经验教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苏联社会发展及各主要时期的政治体制的变迁,史料丰富、语言生动,很值得一读。该文尚未正式出版。茹科夫院士2011年访华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粟瑞雪教授得到原始的该书手稿,并把其中部分内容翻译成中文。现第一次在中国出版,以飨读者。
本书基本是按照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军事、历史等专题分类,这样大致能够涵盖俄罗斯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斯大林全集》新译文”“苏联解体”等部分单独作为专题列入。
本书作者基本上是近年来在俄罗斯历史研究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全书由吴恩远主编。尽管我们把近十年的论著作为编纂重点,但在此期间俄罗斯发表的史学论著也浩如烟海,只能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论著。书中挂一漏万、评述不周之处敬请谅解。
吴恩远
2017年8月于北京
[1] А.А.Сазонов,Кто и как уничтожал СССР?,Москва,2010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