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人文学要籍解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文学发展至汉,阵容已然扩大,具有纯文学特征的诗、赋作品趋多,以致《汉书·艺文志》将二体单独列出,初步显示出文学独立的观念。另外,学术类文体仍然保留着先秦传统,具有文学因素。

汉代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政论文写作和辞赋创作两个领域,这与开国皇帝刘邦有关。刘邦为安天下、“守四方”,令辩士陆贾探讨天下兴亡的原因,后者因之写出系列政论文并结集为《新语》。这些论文反过来又受到从皇帝到朝臣的重视。不少士人受到鼓舞,也葆有高昂的政论兴致,如文帝时的贾谊、景帝时的晁错。此外,作为楚人,刘邦及其臣僚喜欢楚风,导致辞赋创作成为两汉文学主流。皖地北部的砀山、萧县等地与刘邦故土(今江苏沛县)接壤,故皖地士人更易接受楚辞影响。

此时皖地文学阵营逐渐难移,创作兴盛于淮河流域。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其封地组织多人编写了宏著《淮南子》,刘安本人还创作了82篇辞赋,其臣属则有赋44篇(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皖人在淮南形成创作热潮。

但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施行以来,有独特观点的政论文写作一度式微。至东汉,随着依附皇权的意识淡化,情况又为之一变,士林日出新见,甚而敢于品评公卿。因此,皖地桓谭观点独到鲜明、敢于针砭时弊的政论文集《新论》此时出现,并非偶然。《新论》影响很大,如王充以“疾虚妄”为主旨的政论著作《论衡》的撰写就与之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