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新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白虹贯日:历史风云中的壮烈悲歌与命运谶语

“白虹贯日”,这四个字宛如一道携着神秘力量的咒符,甫一念出,便将人拽进战国末年那风云翻涌、波谲云诡的动荡岁月。它所勾勒的,是白色长虹横穿太阳这一奇绝天象,在古人的认知里,这可是人间君主遇刺,或是英雄精诚感天的特殊预兆。此成语背后,藏着燕国太子丹与荆轲等人绝境背水一战的传奇,满是命运的起伏、英雄的豪情与历史的厚重,即便跨越千年,仍能让后人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惊心动魄。

战国末年,战火硝烟弥漫在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土地。秦国仗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勃勃野心,金戈挥舞、四处征伐,大片山河被其收入囊中,统一的大势如汹涌浪潮,锐不可当。六国在这股强大力量面前,岌岌可危,偏居北方的燕国更是危如累卵。燕国国君是燕王喜,可朝政主要由太子丹操持。太子丹早年和秦王嬴政有过一段不愉快的过往,两人就此结下宿仇。如今眼见秦国日益强盛,燕国随时可能被吞并,太子丹满心都是忧虑与恐惧。他心里清楚,燕国一旦覆灭,自己必然陷入悲惨境地,于是绞尽脑汁,一门心思要阻挡秦国的进攻。

大臣们纷纷进谏,劝他和齐、楚、魏等国重新组建合纵联盟,共同对抗秦国。但太子丹觉得,当下局势早已今非昔比,合纵联盟怕是难以实现,就算勉强成了,也难解燃眉之急,根本无法立刻拦住秦国的铁骑。在绝望与挣扎之中,太子丹横下心,决定采取极端手段——派刺客去胁迫嬴政。他盼着刺客能逼嬴政承诺退还侵略的土地,还得保证不再进犯;要是嬴政拒绝,就直接杀了他,借此阻止秦国的兼并。

太子丹的师傅鞠武,深知这计策危险,不确定性太大,觉得行不通。可面对束手就擒和顽强抵抗这两个严峻选择,他也没更好的主意,便向太子丹推荐了智谋深远的处士田光,建议太子丹和田光仔细商量后再做定夺。

田光,这位在燕国颇有名望的智者,听闻太子丹的计划后,不仅不反对,还表示赞同。他深知燕国的艰难处境,也理解太子丹的无奈。沉思片刻,田光向太子丹举荐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勇士——荆轲。荆轲,卫国人,卫国灭亡后逃到燕地。荆轲平日里“好读书击剑”,虽说常和酒徒混在一起,可为人沉稳,还喜好读书,并非那种头脑简单的莽夫,而是个有深厚学识、怀揣远大抱负的有志之士。

太子丹听闻荆轲的事迹后,决定亲自登门拜访。他满脸诚恳,向荆轲袒露心声:“要是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各诸侯国的领地,就像当年曹沫对齐桓公那样,那自然再好不过;要是不行,就直接刺杀他。”荆轲起初婉拒了太子丹的刺秦请求,毕竟这任务危险至极,几乎不可能完成。但太子丹求贤若渴,把荆轲尊为上卿,好吃好喝好招待,赐豪宅、送厚礼,关怀得无微不至。在太子丹的诚意打动下,荆轲最终答应了下来。

此时,秦国大将王翦已经率军抵达燕国南部边界,战云密布,形势愈发危急。太子丹心急如焚,满脸恐惧地对荆轲说:“秦军要是渡过易水,我们根本无力抵挡,希望荆卿早日出发,救救燕国吧。”

荆轲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后说道:“按太子说的,我就算现在去秦国,也不一定能接近秦王。如今秦王悬赏黄金万两、食邑万户要樊於期将军的首级。要是能把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肯定愿意见我,我才有机会完成使命。”

太子丹面露难色,犹豫着说:“樊将军和我是好友,他现在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怎么能为了自己的事杀他呢?您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荆轲理解太子丹的不忍,于是私下会见樊於期。他神色庄重地说:“将军和秦王仇深似海,如今听说秦王要用万金、食邑万户来买您的头颅,您打算怎么办?”

樊於期仰天长叹,满眼都是悲愤与无奈:“我一想到这事,就痛彻骨髓,可也想不出办法啊。”

荆轲接着说:“现在有个办法,既能解燕国的危难,又能报将军的仇,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樊於期急切地问:“什么办法?”

荆轲缓缓说道:“我希望能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肯定高兴,就会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袖子,右手拿匕首刺他胸膛,这样既能解燕国之困,又能报将军之仇,将军觉得怎么样?”

樊於期听完,心中涌起一股壮烈之情。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死或许能给燕国带来一线生机,于是毫不犹豫地拔剑自刎。太子丹得知此事,悲痛万分,可事已至此,只能把樊於期的头颅装在盒子里。

随后,太子丹四处寻觅刺杀利器,终于得到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这匕首锋利无比,太子丹又让人用毒药煮炼,毒性更烈了,这才交给荆轲。同时,他挑选勇士秦武阳做荆轲的副手。

一切准备就绪,太子丹派荆轲为使者,带着夹有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图,还有秦国逃亡到燕国的败将樊於期的首级,以请求“举国为内臣”的名义,前往秦国朝见秦王嬴政,打算行刺秦王,挽救燕国。

荆轲临行前,太子丹和少数宾客身着白衣白帽,一脸哀伤地来到易水边送行。高渐离击筑,激昂悲壮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荆轲和着节拍,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歌声里满是义无反顾的决绝和视死如归的豪情,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毅然踏上了前往秦国都城咸阳的不归路。

荆轲踏上出使行刺之路后,太子丹心里七上八下,命人日夜观察天象。一天,天空突然出现一道白虹,可让人沮丧的是,这道白虹并没有贯穿太阳。在古时,人们觉得虹象征臣子,日象征君主,白虹要是能贯日,那就预示臣子行刺君主能成功;要是没贯穿,那就预示着不能成功。太子丹看到这一天象,顿时忧心如焚,垂头丧气地说:“看来,我们的计划要失败了。”

秦王嬴政听说燕国使者荆轲捧着仇人的头颅和燕国地图来朝见,十分高兴。他身着华丽的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朝堂上隆重接见燕国使节。荆轲手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秦舞阳一看到秦国朝堂威严庄重的阵仗,心里害怕起来,双腿微微颤抖,脸色变得苍白如纸。秦国群臣见状,都大为惊诧。荆轲镇定自若地对秦王说:“北方蛮夷的粗野之人,从没见过这么盛大的场面,难免有些害怕,请大王谅解。”

秦王嬴政目光冷峻地看了秦舞阳一眼,然后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稳步上前,把地图和木匣恭敬地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看到樊於期的头颅,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接着,他示意荆轲展开地图。荆轲缓缓打开那卷地图,一寸一寸地展开,随着地图展开,匕首逐渐显露出来,这便是“图穷匕见”的关键时刻。

就在这时,荆轲右手迅速拿起匕首,左手抓住嬴政的袖子,正要行刺。秦王政大惊失色,本能地猛地起身挣脱开荆轲,荆轲抓着的袖子被扯断。秦王政想要拔剑自卫,可剑太长,加上心里慌乱,一时竟没能拔出来。荆轲见状,向秦王扑去,秦王政惊慌失措,绕着殿柱逃避,荆轲则紧追不舍。旁边虽然有很多大臣,但都手无寸铁;而殿下的武士,按秦国规定,没有秦王的召令不准上殿。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官员中有个侍医夏无且,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下意识地扬手挡避这个药袋,这一瞬间的分神,让秦王政获得了喘息之机。

这时,一旁的大臣对着秦王喊道:“大王把剑背在背上,背在背上就能拔出来了!”秦王政如梦初醒,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把剑负在背上,奋力一拔,刹那间拔出宝剑,挥剑斩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因伤栽倒在地上,他强忍着剧痛,勉强坐起,右手将匕首向秦王掷去,只听“当”的一声,匕首击中桐柱,擦出耀眼的火花。嬴政见状,又用剑砍向荆轲,荆轲伸手去挡,五个手指应声而落。

荆轲自知大事未成,靠在柱子上,仰天大笑。他看着秦王,大声说道:“事情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一定要你同我们订下条约来回报太子啊。”此时,侍从的武士已受秦王命令,冲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而秦舞阳也被侍从的武士砍杀在朝堂的台阶下。

荆轲刺秦王最终以失败告终,古人觉得这主要是因为白虹没贯穿太阳。此后,“白虹贯日”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它不只是那段历史的记录,更是对英雄壮举和命运无常的喟叹。在现实生活里,“白虹贯日”虽不再被当作神秘预兆,但它蕴含的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困境中不屈抗争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它让我们明白,就算结局可能不完美,但为了心中的信念去拼搏、去奋斗,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