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在古代开苏绣盲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劣品冒名:绣坊蒙冤

在京城那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集市中,人流如织,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喧嚣的市井之声。这日,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给整个集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苏瑶身着一袭素色锦缎长裙,身姿优雅,她信步在市场间,目光敏锐地在各个摊位上巡视着。身为锦绣阁的当家,她对刺绣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也始终关注着刺绣行业的动态,此次前来市场,便是为了了解当下的刺绣潮流以及顾客的喜好。

突然,摊位上的一些绣品吸引了她的注意。这些绣品乍看之下,似乎与普通的刺绣并无二致,但苏瑶凭借着多年在刺绣领域积累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一眼就察觉到了异样。她走近摊位,拿起其中一件绣品,仔细端详起来。只见绣线粗细不均,针法凌乱不堪,毫无章法可言,线头肆意地纠缠在一起,像是一团乱麻。色彩的搭配更是令人咋舌,不仅毫无美感,还显得格外俗气,完全没有锦绣阁绣品那种细腻柔和、相得益彰的韵味。而当她的目光落在绣品一角那熟悉的“锦绣阁”名号时,她的瞳孔猛地一缩,脸上瞬间涌起一阵愤怒的红晕。

苏瑶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熊熊怒火,这怒火仿佛要将她整个人燃烧起来。她的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紧紧地攥着那件仿冒绣品,指甲几乎嵌入了掌心。这些粗制滥造的仿冒品,简直就是对锦绣阁多年来辛苦经营所积累的声誉的公然践踏。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对她和绣坊中一众绣工无数个日夜辛勤付出的无情嘲讽。在她心中,刺绣是一门神圣而高雅的艺术,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凝聚着历代绣工的智慧与心血。而眼前这些仿冒品,却以如此不堪的面目出现,无疑是对这门艺术的严重亵渎,这让苏瑶感到无比痛心和愤怒。

她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将绣品重重地放回摊位,转身匆匆离开了这个令她厌恶的地方。一路上,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锦绣阁那些精美的绣品,每一幅都是他们用心血和热爱铸就的杰作,如今却被这些假冒伪劣的东西所玷污,她怎能咽下这口气?

回到绣坊后,苏瑶径直找到了萧逸。此时的绣坊,依旧弥漫着一股宁静而祥和的气息,绣工们在各自的位置上专注地忙碌着,丝毫不知外面正发生着一场对绣坊而言极为严峻的危机。苏瑶的脸色凝重,她将在市场上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萧逸。萧逸听后,也是一脸的震惊和愤怒,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若不及时处理,锦绣阁多年来建立起来的良好口碑和信誉将毁于一旦。

两人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展开了全面的调查。他们先是走访了京城中几家规模较大的刺绣店铺,发现这些店铺中或多或少都摆放着那些做工粗糙的仿冒锦绣阁绣品。随后,他们又来到了一些街头巷尾的小摊位,结果同样令人失望。这些仿冒品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迅速在市场上蔓延开来。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发现这些仿冒品价格十分低廉,相较于锦绣阁那些选材精良、工艺精湛、价格合理的正品绣品,对那些贪图便宜的顾客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许多不明真相的顾客,仅仅因为价格因素,就被这些仿冒品所诱惑,纷纷掏钱购买。

这一情况对锦绣阁的声誉和生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原本络绎不绝的订单,如今急剧下降。曾经门庭若市的绣坊,如今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绣工们的脸上也都布满了忧虑和焦急,他们辛勤劳作,却面临着无活可干的困境。锦绣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仿佛一艘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的航船,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

苏瑶得知这一严峻的情况后,心急如焚。她整日坐立不安,在绣坊内来回踱步,脑海中只有一个坚定而强烈的念头: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一定要维护绣坊的声誉,捍卫自己传承刺绣技艺的使命。她深知,这不仅仅是为了锦绣阁的生存和发展,更是为了整个刺绣行业的健康和繁荣。

于是,苏瑶和萧逸开始四处收集证据。他们不辞辛劳,挨家挨户地走访众多购买仿冒品的顾客。每找到一位顾客,他们都满脸真诚,态度和蔼,耐心地询问购买的地点、价格以及对绣品的看法。有些顾客态度冷漠,对他们的询问置之不理;有些顾客甚至出言讥讽,认为他们是在无理取闹。但苏瑶和萧逸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礼貌和耐心,一遍又一遍地向顾客解释他们的来意,希望能得到顾客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深入调查这些仿冒品的来源和销售渠道,他们穿梭在京城的各个角落。无论是阴暗潮湿、散发着腐臭气味的小巷,还是繁华热闹、人来人往的商业街,都留下了他们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哪怕只是一丝蛛丝马迹,也要一查到底。他们常常从清晨忙到深夜,疲惫不堪,但心中的信念却始终支撑着他们继续前行。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探寻,他们终于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在讼师的建议下,他们毅然将仿冒者告上了衙门。

衙门上,气氛紧张而压抑,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仿冒者满脸狡猾奸诈的神情,试图百般抵赖。他们聘请的讼师巧舌如簧,在法庭上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将责任全部推得一干二净。他们一会儿声称这些绣品只是风格相似,并非有意仿冒;一会儿又指责苏瑶和萧逸是在故意找茬,企图打压同行。

但苏瑶和萧逸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眼神坚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他们聘请的讼师据理力争,一一反驳对方的无理狡辩。讼师拿出了他们辛苦收集来的证据,从购买凭证到实物对比,从销售渠道的调查记录到顾客的证言,每一项证据都确凿无疑,让对方无从辩驳。

苏瑶站起身来,面对着知府和众人,言辞恳切地讲述着锦绣阁的历史和传承的意义。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回荡在衙门的每一个角落:“锦绣阁自创立以来,历经数代人的心血和努力,承载着我们对刺绣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每一件绣品,都是我们用心去创作,用汗水去浇灌的结晶。这些仿冒品的出现,不仅损害了我们锦绣阁的利益,更破坏了整个刺绣行业的秩序和规范。它们让真正热爱刺绣的人寒心,让那些辛勤付出的绣工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她眼中闪烁着正义的光芒,那光芒中透露出的坚定和执着,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经过漫长的庭审和激烈的辩论,最终根据他们提供的证据,做出了公正的判决。仿冒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听到判决结果的那一刻,苏瑶和萧逸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们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和喜悦,所有的付出和努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这场危机过后,苏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承和保护刺绣技艺的重要性。她决定加大对刺绣技艺传承的投入,培养更多优秀的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