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折叠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现实比想象更难熬。

“张先生,我是『旬匠』的林牧之,听周正豪说……您这里有海胆?”

林牧之在电话里尽量让语气显得随意,但心里却警惕得很。

“哦,林先生啊,周总跟我提过你。”电话那头的声音听起来很稳重,“我们确实有海胆,不过是小批量供应的,品质绝对一流。”

“能发点照片看看吗?”林牧之不想冒险,决定先确认货源。

很快,他收到了几张图片——北海道直运的马粪海胆,金黄饱满,色泽均匀。看起来确实是上等货。

“价格怎么算?”

“我们是独家渠道,按市价稍高一点,每周能供三到五盒,保证新鲜。”

这个价格,确实比大批发市场要贵,但如果品质稳定,也许是个解决方案。

林牧之思索了一下:“行,我先试试五盒。”

“没问题,明天送到你店里。”

挂了电话后,林牧之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

“希望这次不会又被坑。”

第二天,海胆准时送到,品质的确不错,林牧之让后厨的人试了试——口感鲜甜,完全不输以前的供应商。

如果能长期稳定供应,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替代方案。

晚上,周正豪又来了。

“怎么样?我介绍的渠道还不错吧?”他坐在吧台前,一副邀功的样子。

“确实不错。”林牧之倒了杯茶,放在他面前,“不过,你突然这么热心,是什么意思?”

周正豪笑了笑,没直接回答,而是绕了个弯子:“老实说,我最近在筹备一个新的项目,想找个靠谱的合伙人。”

果然,他是有目的的。

“你不会又想拉我投资吧?”林牧之挑眉。

“投资不投资无所谓,关键是,你愿不愿意一起干。”

周正豪拿出一份文件,推到林牧之面前。

“我想重新开一家高端日料店。”

“你不是跑去做东南亚菜的吗?怎么又改日料了?”

“市场在变,我也得变。”周正豪笑了笑,“而且,你在寿司这一块经验丰富,我觉得我们可以重新合作合作。”

林牧之没有急着看文件,而是盯着他:“当初你坑了我一次,现在让我再信你?你觉得可能吗?”

周正豪苦笑了一下:“那次是意外,我自己也没捞到什么好处……这次不一样,我是真的想找个靠谱的人合作。”

林牧之沉默了一会儿,他对创业已经有点心累了,不想再轻易涉足新的项目。

“我现在店里刚稳定下来,暂时没精力折腾新项目。”他最终还是拒绝了。

周正豪叹了口气,没再勉强:“行吧,不过如果你改变主意,随时找我。”

林牧之不知道,他这次的决定是对是错,但至少,他不想再冒险了。

夜里,林牧之坐在店里,喝着自己泡的煎茶,望着窗外的纽约夜景。

供应链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可新的问题总会接踵而至。

他现在不想考虑新的合作,他只想让「旬匠」稳稳地活下去。

海胆的供应稳定下来了,可是,林牧之很快发现,新的问题又来了。

最近纽约的餐饮业越来越卷,「旬匠」附近新开了一家高端寿司店,不仅装修更高级,还请了从东京米其林店出来的主厨,迅速吸引了一批顾客。

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

客人减少了?

林牧之最近明显感觉到,店里的客流量比前段时间下降了一些。

“林师傅,今天的订位比上周少了两成。”店里的服务员小心翼翼地报告。

他点点头,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数据还是觉得有些压力。

“纽约的餐饮业,真的没有一刻是可以松懈的。”

他开始思考如何让「旬匠」更有竞争力。

价格战是行不通的——他走的是高端路线,降低价格会损害品牌价值。

广告宣传?纽约的寿司客人更看重口碑,网红店的流量短暂,真正吸引回头客的还是品质。

唯一的出路,还是产品本身。

“如果我们做一些独家的、别的地方吃不到的菜式呢?”

比如更注重时令食材的搭配,或者增加一些创意寿司?

他决定试试实验新菜。

接下来的几天,他和店里的厨师一起研究新的菜式。

比如:

• 用北海道海胆搭配黑松露,增加层次感。

• 引入一道限量版的“炙烧蓝鳍金枪鱼寿司”,用的是市场上最优质的 toro(大腹)部分。

• 在部分寿司中加入中式元素,比如用陈皮腌制的比目鱼,加一点柑橘香味。

他还联系了熟客,邀请他们免费试吃新菜单,看看反馈如何。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

有的熟客喜欢新菜,但也有客人抱怨:“你们的经典款寿司为什么变少了?”

厨房的师傅们也有意见:“这几道新菜虽然好吃,但制作工序太复杂了,出餐时间变慢了。”

更现实的问题是:高级食材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如果客人不买账,成本就压不下去,反而会影响利润。

林牧之必须在“创新”和“保持稳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坚持,还是改变?

这天晚上,他坐在吧台后面,喝着茶,看着餐厅的账本,心里有些烦躁。

“要不,就放弃这些新菜吧?”

可又觉得不甘心。

纽约的餐饮业就是这样,不变就会被淘汰,但盲目创新也可能适得其反。

“到底该怎么做?”

他知道,这次的选择,会影响「旬匠」未来的走向。

林牧之最终决定,不能轻易放弃新菜,但也不能一股脑地全改。

“得慢慢来,先看看市场反应。”

他调整了菜单——经典款寿司保持不变,同时每周推出两道限量新菜,作为“主厨特别推荐”。

这样一来,老顾客能吃到熟悉的味道,新顾客也能感受到店里的创新,风险可控,厨师们的负担也不会太大。

一个小小的调整,或许能让情况好转。

可与此同时,那家新开的高端寿司店动作更快。

他们推出了“VIP定制套餐”——提前预约,厨师会根据客人的喜好私人订制菜单,完全不固定食材。

纽约的富人圈很吃这一套,一时间,话题度暴涨。

更让林牧之头疼的是——他店里的副主厨李健,突然提出辞职,要跳槽去那家店。

“林师傅,不是钱的问题。”李健看着他,脸上带着愧色,“我就是想试试新的机会。”

林牧之心里当然清楚,钱,肯定也是个原因,但他也没办法怪对方。

纽约餐饮业就是这样——哪家店势头更猛,厨师就容易被挖走,没人能保证团队不变。

“行吧。”他没再多说什么,心里却清楚,竞争才刚刚开始。

该不该提升定位?

这天晚上,林牧之又被熟客赵先生拉去喝酒。

赵先生是家金融公司的合伙人,算是「旬匠」的老主顾了。

“牧之,你的店其实可以往更高端走。”赵先生喝了口清酒,意味深长地说,“纽约现在的顶级寿司店,很多人愿意一顿花五六百美金,就差你这一步了。”

“但你得舍得砸钱。”

“比如呢?”林牧之来了兴趣。

“装修升级,酒水升级,最好搞个真正的 Omakase,让客人完全交给你来搭配。”

“……可是这样一来,客单价至少得涨30%。”

“你怕没人买单?”赵先生笑了,“你得想想,你的客人是谁?”

“你是想让我往更高端的方向走?”

“对,现在这市场,普通寿司店太多了,真正顶级的反而竞争没那么激烈。”

林牧之陷入了思考。

是该提升店铺定位,还是继续维持现状?

这决定了「旬匠」的未来,也决定了他的未来。

——(第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