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9章 南直往事(4)贾母听笛

江苏江阴,在明末是隶属南直隶常州府的一座十多万人口的县城。

1645年弘光政权覆灭后,江阴县的官吏纷纷挂印辞官。清廷新派来的知县上任也很顺利,与当地百姓相安无事。

但新知县到任第四天,便接到上级坚决推行剃发令的命令,要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清军还派了四个满兵来监督执行。告示一发布,立刻激起众怒,全城沸腾。闰六月初二,民众与知县沟通无果,便将知县逮捕,推举典史(相当于县公安局长)陈明遇为首领,举起抗清义旗。

江阴义军最先消灭了常州派来镇压的三百多清军,清军又派降将刘良佐率数万人前来围城,相持之际,陈明遇自觉缺乏军事才能,便派人出城邀请前典史阎应元负责指挥。

阎应元发挥出了惊人的组织才能,将城内男女老幼,按其能力编排成队巡守城池,公私物资点查清楚,统一调用,很快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守备工作做得井然有序。在阎应元天才的军事指挥下,不仅扛住了清军猛烈进攻,竟还主动出城劫营。

对于小小江阴县城,数万清军围攻一个月不仅没有任何进展,而且清军损失惨重,于是清军又派博洛、尼堪、孔有德等清军高级将领率二十万大军,两百多门大炮前来攻城。在重兵包围下,江阴军民又坚守一月有余,直到八月二十一日城墙被大炮轰塌,清军攻入县城,江阴男子与清军展开巷战,女子则上吊、投河、投井自杀,全城无人投降。

江阴军民坚守八十一天,县城十余万人最后仅剩老少五十三人,清军也损失七万余人,有史料载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这段历史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隆武帝得知江阴民众坚决抗清的事迹深受感动,说:“吾家子孙以后遇到江阴县的人,哪怕是三尺童子,也要怜之、敬之”。

江阴破城前的第六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中秋晚上,江阴城中上演了南明历史上最具血色浪漫色彩的一幕,《江阴城守纪》记载:

城中分发过节物资,百姓带酒登城,举杯痛饮,书生许用模仿楚歌,作“五更传曲”,令善歌的人登高传唱,以笙笛箫鼓相和。这时,天无纤翳,皓月当空,清露薄野,剑戟无声。“黄弩师”在西边的城楼操起胡琴。歌声悲壮,响彻云霄。清兵争向靠前倾听,或怒骂,或悲叹,甚至有人哭了起来。

笔者相信,这样一个悲壮的场景,一定会被作者记录在《红楼梦》中。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有一个贾母在中秋夜听笛的情节,除了中秋节这个日期一致外,笔者未能找到更多线索证明这是纪念江阴八十一日这段历史。但如果《红楼梦》有意将中秋月下、江阴城上飘荡的笙笛箫鼓之声藏入书中,那么贾母听笛这段无疑是最合适的:

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

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贾母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