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章 金笼囚凤
长安城的春雪来得突然。兴庆宫的琉璃瓦上积了薄薄一层白,衬得殿阁楼台恍若琼楼玉宇。杨贵妃裹着白狐裘,倚在暖阁的窗边看雪。雪衣娘停在她肩头,不时用喙轻啄她耳垂上的明月珰。
“痒。“贵妃轻笑,指尖点了点鹦鹉的头顶,“雪衣娘,背首应景的诗来听听。“
白鹦鹉扑棱了下翅膀,清亮的声音在暖阁内回荡:“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阁内侍立的宫女们掩口惊叹。贵妃美目流转,从缠枝牡丹纹银盘中拈起一颗蜜饯,喂给雪衣娘。
“娘娘,它连韩愈的新诗都会背了。“大宫女春桃凑上前,“昨日陈学士教了三四遍就会了。“
贵妃抚摸着鹦鹉如雪的羽毛:“比那些笨翰林强多了。“她忽然想起什么,“去把前日南诏进贡的金丝笼取来。“
片刻后,四名太监抬进一只金光璀璨的鸟笼。笼柱细如发丝,却用金丝编织出百鸟朝凤的图案;笼顶镶嵌着南海珍珠,四角垂着翡翠铃铛;笼内设象牙栖架,铺着用孔雀羽织就的软垫。
“喜欢吗?“贵妃将雪衣娘放入新笼中。
白鹦鹉在笼内转了一圈,突然用喙猛啄金栏。铛铛声响彻暖阁,吓得宫女们脸色煞白。
“哎呀,这小祖宗!“春桃急忙上前,“弄伤了喙可怎么好!“
贵妃却不恼,反而轻笑:“倒是个有脾气的。“她示意太监打开笼门,“不愿住便不住罢。“
雪衣娘飞出金笼,落在贵妃梳妆台的铜镜前。镜中映出它洁白的身影与贵妃倾城的容颜。忽然,它歪着头说:“云想衣裳花想容。“
贵妃手中的玉梳啪嗒落地。这是李白为她写的《清平调》,雪衣娘竟不知何时记下了。
“陛下到——“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通报声。
玄宗踏雪而来,肩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见贵妃眼眶微红,忙问:“爱妃怎么了?“
“三郎...“贵妃指向铜镜前的白鹦鹉,“它...它背了李白的诗...“
玄宗先是一愣,继而大笑:“好个雪衣娘!传朕旨意,赏饲鸟宫女绢帛十匹,陈学士加俸五十石!“
雪衣娘飞上玄宗的肩头,亲昵地蹭了蹭他的脸颊。皇帝身上龙涎香的气息让它想起岭南雨林中的某种树脂,却又混杂着它说不清的威严。
“陛下,该用药了。“高力士捧着玉碗躬身进来。
玄宗皱眉:“整日喝这些苦水,朕的棋艺都生疏了。“
贵妃眼波流转:“不若臣妾陪三郎手谈一局?雪衣娘也好久没看我们下棋了。“
片刻后,沉香木棋盘摆在暖炕上。黑白玉子映着窗外雪光,更显晶莹。玄宗执黑,贵妃执白,雪衣娘站在特制的珊瑚架上观战。
棋至中盘,玄宗的黑子明显落了下风。他捻着胡须沉思,额头渗出细汗。贵妃嘴角含笑,玉指捏着白子迟迟不落,享受着难得的优势。
侍立一旁的高力士见状,悄悄对殿角的春桃使了个眼色。春桃会意,轻声道:“雪衣娘...“
白鹦鹉闻声而动,突然飞向棋盘,翅膀扇乱了棋局。黑白玉子哗啦啦散落一地。
“哎呀!“贵妃佯怒,“这顽皮的鸟儿!“
玄宗却开怀大笑:“好雪衣娘,知朕心意!“他抚摸着鹦鹉的背羽,“赏!今日喂它西域进贡的蜜瓜!“
雪衣娘歪着头,黑豆般的眼睛映着满室烛光。它不懂棋局,却已学会在听到自己名字时飞向棋盘。每当这时,满殿宫人都会松一口气,皇帝也会龙颜大悦。
转眼到了上巳节。长安曲江畔,百官宴饮,仕女游春。玄宗特命工匠打造了一顶缀满珍珠的软轿,让雪衣娘与贵妃同乘出游。
“快看!那就是能吟诗的灵禽!“百姓们挤在禁军组成的人墙后,争相目睹这一奇景。
雪衣娘站在轿前的金架上,羽冠竖起,显得格外神气。忽然,它振翅飞起,在人群上空盘旋。禁军顿时乱了阵脚,贵妃也惊呼出声。
“雪衣娘!回来!“玄宗起身高呼。
白鹦鹉在空中划了道优美的弧线,最终落在一个卖花少女的篮筐上。少女吓得跪倒在地,满篮的牡丹撒了一地。
“惊扰圣驾,罪该万死!“禁军统领拔刀欲斩。
“住手!“玄宗喝止,“吓着雪衣娘怎么办?“
高力士小跑过去,小心翼翼地将鹦鹉捧回。雪衣娘却啄了一朵红牡丹,飞回贵妃轿中,将花放在她膝上。
“三郎,它给我送花呢!“贵妃惊喜地接过牡丹,簪在鬓边。
玄宗龙颜大悦:“赏那卖花女金十两!“他抚摸着雪衣娘的羽毛,“朕的雪衣娘不仅通人性,还懂风雅。“
没人注意到,卖花女领赏时颤抖的双手与眼中的泪水。她叫阿蛮,岭南来的阿蛮。那夜竹屋焚毁后,她一路乞讨来到长安,只为再看一眼被夺走的“雪儿“。
宴席散后,雪衣娘被送回兴庆宫特建的鹦鹉阁。这阁子用沉香木建造,四壁悬挂着吴道子亲绘的花鸟图;食槽是和田玉雕成,每日更换岭南鲜果;十二名宫女轮班照料,记录它的一言一行。
今夜当值的是宫女秋菊。她小心地为雪衣娘梳理羽毛,轻声道:“小祖宗,今日可吓死奴婢了。若你有个闪失,我们全得掉脑袋。“
雪衣娘突然说:“阿蛮...回家...“
秋菊手一抖,梳子落地。这是从未教过的词句。她连忙记在《雪衣娘语录》上,准备明日禀报陈学士。
窗外,一轮孤月悬在长安城头。雪衣娘望着月亮,黑眼睛映着清冷月光。它记得岭南的月亮更大更黄,记得竹屋前阿蛮教它念诗的声音,记得父亲粗糙的手掌抚摸头顶的温暖。
金丝笼再华美,终究是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