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成功出栏
原本计划好的是,第一批小猪崽回来后,小王龙的家人每人先养一只。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之前说要领养的人都纷纷前来,坚持要自己先养。面对这种情况,小王龙的爸爸也感到十分无奈,毕竟大家都很热情,不好拒绝。
经过一番考虑,最终决定让小李东先认养一只小猪崽。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又能保证小猪崽得到妥善的照顾。接下来,剩下的四只小猪崽则由有养猪经验的人优先认养。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领养者,小王龙的爸爸还特意将没有领养到小猪崽的邻居们记录下来。不仅如此,他还将大人和小孩的信息交叉记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日后沟通和交流。一旦有小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可以随时向大人请教。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王龙爸爸预定的小猪崽一批又一批地回来了。每一批小猪崽的到来,都伴随着更多人前来认领和喂养。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小猪崽,可以尽情享受养猪的乐趣了。
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小王龙开学的时候,养猪场竟然已经购进了五十三头猪,而且每一头猪都已经被人领养了!这可真是让人始料未及啊!
王龙一家子眼巴巴地看着那些被领养的小猪崽,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失落。他们原本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能有自己的小猪崽来养,可现在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带着小猪崽去喂养。
不仅如此,每天都还有人不断地来到养猪场询问是否有新的小猪崽回来可以喂养。这让王龙一家子更加感到沮丧,他们只能一次次地告诉别人,目前已经没有小猪崽可供领养了。
然而,那些先领养到小猪崽的人们却都把小猪崽养得胖胖的。毕竟,大家都指望着这些小猪崽能在过年的时候换些钱呢!所以,小孩子们一放学就赶紧写完作业,然后迫不及待地去割草喂猪。
那时候的作业可比现在少多了,哪像现在的孩子,一天到晚都有写不完的作业。而且,还有几个小孩子特别有趣,他们非要比赛看看谁养的小猪崽在过年时能长得最胖。
于是,养猪场里到处都充满了大人们和小孩子们喂猪的欢声笑语。为了让自己的小猪崽更听话,大家都给它们起了各种各样可爱的名字。
小王龙爸爸看着满猪场的猪就想到了自己养母猪配种,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同意后就买了两头母猪开始喂养,这样也给自己找到了活,小王龙和小李东每天放了学就去一起割草一起喂猪,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猪崽慢慢的都长大了。
在这段时间里,小王龙和他的哥哥都需要去上学,而他们的爸爸妈妈则要忙于田地里的农活。为了确保领养猪的人们能够顺利进入养猪场,小王龙的爸爸想出了一个办法——请村里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孤寡老人住在养猪场。
这位老人从战场上归来后,就一直在饲养处负责喂养牲口。然而,随着人民公社的解散,他失去了工作,从此无所事事。平日里,他只能在东家帮帮忙,到西家串串门,靠蹭饭度日。由于当时没有零工可做,小王龙的爸爸便邀请他到养猪场看守大门,并送给他一头小猪仔让他喂养。
如此一来,无论何时,养猪场都有人看守,领养猪的人们去了也不用担心喂不上猪。这个安排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生活问题,还保障了养猪场的正常运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逐渐转凉,小王龙的爸爸意识到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猪圈的温暖。于是,他决定在棚里建造一个类似于村里人办事时使用的火炉。
这个火炉的构造非常简单,就是用砖头垒起一个锅大小的圆圈,高度大约有一米左右。在这个圆圈的顶部,放置着一口大锅,而这口大锅里始终都温着一些水。这样一来,当人们需要给猪喂食时,就可以随时有温水可用,确保猪能喝到温暖的水,避免因饮用冷水而引起身体不适。
不仅如此,还有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猪圈上方横担了几根棍子,并将自己清理猪圈的工具放置在上面。这样既方便取用工具,又能避免工具被猪弄脏或弄乱。
不得不说,人多力量大,大家集思广益,想出了这么多实用的办法,让猪圈的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和便利。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临近年底。八九月份领养的那批猪,如今都已喂养得膘肥体壮,每头猪的体重都超过了一百斤。面对这一成果,一些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将猪卖掉换取现金,毕竟当初与领养人签订的合同明确规定,只要猪的体重达到一百一十斤,就可以随时出售并平分所得款项。
于是,许多人都不遗余力地将自家养的猪喂得胖乎乎的,甚至有人还把秋收后的玉米拿来喂猪,使得好几头猪的体重都超过了一百三十斤。按照合同约定,无论这些猪最终卖出多少钱,领养人和猪场都将对半分成。
为了能让这些猪卖出好价钱,人们可谓是各显神通。有些人有亲戚开饭店,便直接将猪肉供应给饭店;有些人则自己懂得销售之道,会把猪肉拉到集市上去售卖。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来处理这些猪肉。
不仅如此,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小王龙的这个养猪场逐渐声名远扬。周围的人们纷纷得知这个消息,有的前来送小猪崽,有的送来饲料,还有的询问猪肉价格,甚至有肉店专门前来预订。很快,这个养猪场的名气就在四邻八村传播开来,大家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免费喂养猪的好地方。
还没到过年呢,小王龙爸爸的养猪场里就没剩几头猪了。这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不过,王龙一家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相反,他们对这一年的收成还是挺满意的。
经过仔细地算账,王龙一家发现,除了所有的开支之外,最小的一头猪也能带来五十块钱的收入呢!而那些稍微大一点的猪,收入更是有六十七十之多。算下来,总共出栏的五十六头猪,纯收入竟然达到了将近三千块!
更让人高兴的是,由于头一批猪出栏后,很多人都看到了其中的甜头,所以这些人不但又认领了一头小猪仔,还带来了十几个新的领养者。这一下子,猪圈就明显不够用啦!
可现在已经临近过年了,再建新猪圈显然不太现实。没办法,王龙一家只好想了个临时的办法:让头一批领养猪的和后来领养的两个小猪先共用一个圈。等过完年,春天来了,猪也长大了一些,再建新猪圈把它们分开。
而小王龙妈妈则尝到了母猪生小猪仔的甜头,一下子喂了三头母猪,这三头母猪每年能产两次,每次也能产四五个或者六七个,这个每年下来也有一两千的收入。这算下来养猪场一年的收入就快把贷款给还完了。小王龙一家高兴坏了,美美的过了个好年。小李东爸爸妈妈看到小李东也拿回家几十块钱,也高兴的破天荒的给他买了一身新衣服。把小王东高兴的天天来小王龙的养猪场看他后来领养的小猪。
慢慢的乡里都都知道小王龙的这个养猪场了,乡里知道这件事后还专门让别得村里的书记村长来学习,鼓励别的村里也这样喂猪。
谁能料到,刚过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王龙一家能应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