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章 舆论
不少想要炮轰陈浪的音乐人,更是在当天就买来新专辑,准备好好听听,好找出专辑里面的缺点。
通过放大缺陷来贬低陈浪的音乐价值。
只是当他们听到专辑的第一首《逆战》时,却发现陈浪的唱功直接提升了一个leave,跟第一张专辑时的唱功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瞬间,这些音乐人就放弃在唱功上嘲讽陈浪的打算。
转而寻找歌曲歌词上的缺点,好大肆攻击。
这么一找,还真让他们发现许多可以吐槽点。
于是在新浪娱乐板块,论坛,媒体上出现质疑陈浪新专辑的声音。
网友【歌好我能不知道】:《逆战》里的歌词简直不要太中二,像‘热血逆流而上’,我建议加入字典。
网友【青春不是无病呻吟】:听完《那些年》,总感觉经历了一场狗血校园恋。
网友【才华碾压众生】:哪有歌名叫《傻子》的,干嘛不改成“我在爱情里装傻却拿了奥斯卡”。
……
晚上,刘艺菲发来QQ消息。
刘艺菲:陈浪你的新专辑被批的好惨啊!我刚才看到有人建议民政局将‘互相折磨到白头’当成反面教材宣传。
陈浪:他们是认真的吗?难道不怕弄巧成拙。
刘艺菲:哈哈哈,还有还有,像‘蝴蝶眨几次眼睛’,被网友评论太抽象。
陈浪:蝴蝶翅膀开合,不就像眨眼睛嘛。
刘艺菲: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陈浪:本来就是。
刘艺菲:还有比较专业的评价,说你的歌词对女性心理刻画模式化。
对于这个评价,陈浪还真不好回答。
忽然陈浪想到了什么,回复道:因为我是男的啊!
刘艺菲:O(∩_∩)O哈哈~
……
第二天,陈浪第二张专辑的首日销售数据就被公布到报纸上。
首日销量20万张。
这个消息一出让国内不少音乐人兴奋。
因为这让他们看到超越香江和宝岛歌手的希望。
音乐排行榜不再是香江和宝岛歌手的天下。
国内也有原创歌手能够与之抗衡。
顿时网上的风向开始变了。
不少听过陈浪第二张专辑的歌友,开始反击。
“如果考古华语乐坛2003年,那么这张《逆流时光》将是最好的时间胶囊。”
“《时间都去哪儿了》听哭了有没有。”
“建议失恋的同学,可以按照《浪费》→《傻子》→《不将就》来食用,效果贼好。”
“这张专辑给内娱表演了什么叫做基操勿六。”
“难道没有人因为唱《逆战》差点断气嘛。”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听歌。”
“陈浪的第二张专辑,可以看出他的诚意,光是大师级唱功,就值得购买这张专辑。”
……
教室内。
“恭喜,首日唱片销量达20万张。”刘艺菲恭喜道。
“谢谢,不过,这是牺牲名气换来的,有点亏。”陈浪笑道。
闻言,刘艺菲愣了一下,用名气换来的?
刘艺菲稍微想一下,就立即明白过来,开口说道:
“是前段时间,哪些夸赞的通稿?”
“嗯,硬夸,拱火,拉仇恨,立人设,纯属被绑在战车上看人表演。”陈浪郁闷道。
刘艺菲没想到,之前宣传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曲折。
“那……之后会有影响吗?”刘艺菲关怀道。
她有些担心,陈浪会因为炒作名气而反噬己身。
“会有一些影响,不过,以我的唱功,专辑质量,能将这些影响降至最低。”陈浪不以为意的笑道。
现实是恶感已经种下,普通路人在没有了解的情况,很容易误判。
毕竟,现在的资讯不是很发达。
很多消息,都是没有太多实证。
比如,国内外消息不对称,这个问题到2025年依旧存在。
更不用说,智能手机都没推广的03年。
很多信息都是被加工过的。
这就会导致有一些人误信媒体上看到的讯息。
还有,就是其他歌手的死忠粉,会对陈浪不感冒,甚至反感。
“这就好。”刘艺菲点头道。
前段时间,随着金粉播出,媒体,论坛上也有好多黑刘艺菲的。
什么难听的话都有。
简述起来就是资源咖,靠不正当手段取得剧组角色。
当时还是陈浪安慰她的,跟她说:
“其实不用太在意那些媒体舆论,过段时间他们就消停了。
夸大事实,制造话题,引动观众神经,是他们热衷的。
就像古代的纵横家一般,他们妄想操纵舆论于手掌之间。
等以后科技发达,每一个人都能够直面一手资料的时候,
这些阴暗角落里的人,将会慢慢消失。”
……
躲在校园之中的陈浪,终究没能完全落得清净。
外出学校吃饭的时候,陈浪就见过几波狗仔。
这些狗仔看到陈浪的目光,会下意识的闪躲,假装在忙其他的事情。
去饭店前台拿饮料的罗进,将雪碧放在桌上,摇头叹气道:
“今天我又发现一个新的狗仔在盯梢,看来他们是想在你身上挖出大新闻才肯罢休。”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陈浪的专辑爆火,罗进算是明白“明星是没有隐私的”。
如果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二天头版头条的娱乐新闻就能看到。
“他们想盯梢就盯梢吧!像鬣狗一样,赶又赶不走,为他们生气不值当。”陈浪自我疏导道。
“要不,之后还是在学校吃饭吧!”罗进提议道。
校门口有门禁,这些狗仔没有正当理由是进不去的。
“不用,过几天《那些年》就要开拍,到时这些狗子还是会跟着,还不如提前适应一下,省得到时影响心态。”陈浪直言道。
避是避不开的。
只能比耐心。
当然,如果真想甩开这些狗仔也不是没有办法。
直接出门旅游绕圈子,他们迫于经济压力,自然会离去。
很快时间就来到7月10日,这天中考结束。
陈浪他们的剧组人员也第一次齐聚。
由于剧组的大部分人员都是北电学生,所以电影开机仪式就放在北电举行。
当天主持人介绍《那些年》的内容和现场嘉宾。
陈浪作为出品人,编剧,导演,主演,又上台演讲一番。
然后合影留念,发开机红包,个人专辑礼品。
最后拍一张大合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