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子力的价值和性能
国际象棋6个不同兵种的子力价值是不一样的,有的棋子实力强、作用大,有的棋子实力弱、作用小。要想学好国际象棋,就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各兵种的价值,以及它们在棋局进程各个阶段的变化情况。我们知道,棋局的各个阶段,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子力交换,究竟该不该进行某种子力交换,交换以后的局势对哪一方有利,这样的问题用子力价值的观点来分析就能解决。
棋子的子力价值大小取决于它的活动范围和控制的格数。
后占据中心格位时可控制27个方格,活动范围最大,控制的格数最多。因此,它是子力价值最大的一种棋子。
车可控制14个方格,子力价值仅次于后。它的威力大体上是后的一半。
马在中心格可控制8个方格,所谓“马有八面威风”。它的子力价值比车小。
象在中心格可控制13个方格,从控制方格的数量上看,它比马控制得多,但因它有不同色格的限制,只能控制与自己同色格的方格,价值无疑会受到影响,大体上与马相当。
兵最多控制两格,子力价值最小。
如果以子力价值最小的兵作为子力价值为1的单位,那么1个象或马的子力价值大致相当于3个兵,1个车的子力价值大致相当于5个兵,后的子力价值大致相当于9个兵。棋子的子力价值如果用数字表示就是:兵1,象3,马3,车5,后9。
上述棋子子力价值的数字表示法对初学国际象棋者有些用处,在进行子力交换和分析局面时可以参考上面的数字进行计算。但是,国际象棋棋子的子力价值是绝对不能单纯用数字来估算的。因为实践证实,棋子的子力价值会随着本身位置和棋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马和象的子力价值虽然大致相当,但在开放性局面中,象优于马,而在封闭性局面中,马优于象。双象因有同时控制两色格子的作用,在开放性局面中,它们的威力甚至超过双马或马象。而在残局阶段,象有色格限制,单象有时就不如单马的威力大了。
以上说的还是属于一般规律,至于在某些特殊局面中,有时一个致命的兵的价值有可能比车还大。因此,棋子子力价值的实际大小最终由它本身在局中所处的地位决定,数字表示法只能是对初学者的一个参考。
一局棋一般分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棋子的子力价值根据棋局的进程和不同的阶段也会有所变化。在开局和中局阶段,象与马实力相当,象和马实力之和相当于一车两兵,但双象比双马或马象强,象或马优于三个兵的价值。双象一马或双马一象的价值优于后,而后比双车为优。车象(或马)双兵的实力与后大致相当。
在残局阶段,马或象相当于3个兵。马和象的实力之和相当于车兵。马比象优,因象有黑格象和白格象之分,黑格象不能攻击对方布置在白格上的棋子,白格象则不能攻击黑格,而马则没有这些限制。车相当于马或象加1兵,双车优于1后,而3个弱子(双象1马或双马1象)的价值相当于1后。后相当于车象1兵。
从上述不同阶段棋子价值比较关系的变化情况中,可以发现几条值得注意的规律:
(1)兵的作用在残局阶段逐渐扩大,特别是可以升变的通路兵和挺起格数较多的兵。这是因为兵越接近对方底线,升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相对价值就会明显提高。
(2)车的作用在残局阶段也逐步增大。这是因为车要占据通路才能发挥它的攻击作用。残局阶段,棋盘上双方的大量子力都拼杀殆尽,就给车的活动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初学者在还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来确定各兵种在某个部位上的价值时,记住棋子子力价值的比例关系和变化规律,在子力交换过程中进行计算和推敲,就可以尽量避免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