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求职:简历、笔试、面试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开宗明义:这是一本写给求职者,尤其是初次求职者的求职工具书。

对于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打工人”来说,在长达40年甚至更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们要学习很多职场生存技能,比如:

• 学习如何跟你的领导、同事以及下属们打交道;

• 学习如何跟团队协作,如何领导团队、激励团队、管理团队;

• 学习如何制定工作目标,如何拆解目标并计划和控制流程;

• 学习如何做好一份PPT、讲好一份PPT,说服大家接受你的想法;

• 学习如何化解工作中的分歧、矛盾甚至是冲突;

• 学习如何平衡复杂的利益和人际关系,在一个组织得以生存。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职场新手”开始,一路升级,慢慢变成“职场老手”。而在我看来,职场修炼的底层能力恰恰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求职技能。

相比于过去的“铁饭碗”“金饭碗”“从一而终”“子承父业”的就业观,今天的就业观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个人跳槽的频率越来越高,平均在一家公司任职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尤其是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这种现象更是普遍。这就使得“找工作”这件事不再是低频事件。

这是时代赋予这代人的机会:只要你敢想敢做,你总有选择;

这是时代给予这代人的挑战:你需要时刻做好准备,因为你随时可能被动跳槽。

做什么样的“准备”呢?首先就是学会求职。在我看来,求职技能既是生存技能,又是职场技能。学会求职,应该是所有职场人以及即将步入职场和社会的年轻人的必修课。但很遗憾,这门课,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及格的,甚至完全没上过。

职场变化太快了,快到前人的经验已经无法为后辈们提供支持。如今的90后和00后,父母还是60后和70后的居多。而60后、70后这代人面对的社会竞争和挑战,无论强度还是规则的复杂程度都跟今天有着天壤之别。所以父辈们的求职经验对于今天的90后和00后而言参考意义不大。

至于学校,虽然不排除少数学校里少数老师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得很扎实,但这个比例确实较低。绝大多数大学的就业指导课程都是由辅导员完成的,而辅导员们参与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的经验往往较少。于是高校就业指导课内容多为理论知识和心理学测评。并不是说这些内容无用,相反我认为它们非常有用,但这些知识不够落地,不能解决学生眼下的求职问题。这样的就业指导课相当于只上了一半。

我写这本书,就是希望把这“缺失的一半”补上。

这本书的定位是工具书,所以内容上力求简洁、直观。全书一共有五章,涵盖了求职中的五大主题:简历、申请与投递、笔试、面试、入职。

第1章,简历。这是本书第一个重点,主要讲解企业筛选简历的背后机制与原理,以及在这种机制和原理下如何把简历做好。建议读者可以一边读一边拿出电脑,无论是没有简历从零做起,还是已经有简历要重新优化,学习后都会使你有所收获。

第2章,申请与投递。主要介绍校招中的网站申请、邮箱投递、宣讲会、内部推荐等环节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并不难,核心还是解答一些初次求职者在申请和投递时遇到的常见困惑。

第3章,笔试。主要介绍各类企业在校招笔试环节可能出现的认知能力测试和专业能力测试题,让大家了解这些题的命题机制以及题型分类,并给出相应的笔试备考建议。

第4章,面试。这是本书第二个重点,分别介绍群体面试和单独面试的形式与流程、考察侧重点和评分机制、题型分类以及相应的作答技巧。在群体面试中,会总结一些在考场上最为常见的场景,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技巧;在单独面试中,会针对最高频的几个面试问题及其相应的衍生问题做分析和讲解,并给出答题范例。

第5章,入职。这一章会对录用意向书、offer、三方协议、劳动合同等求职者即将面对的概念做介绍,并详细讲解用途、签署注意细节、企业可能出现的正规或不正规的操作等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本书所述求职技巧为通用求职技巧,在绝大多数行业、公司和岗位的招聘中均适用。书中所选案例和例题也遵循热门优先原则,尽量照顾到时下最受毕业生群体关注的行业、公司和岗位。虽然不排除个别公司和岗位在某些招聘环节与本书所述内容可能存在较大差别,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本书所述内容在未来求职中都可能用得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诚意邀稿,使我终有机会将十余年求职辅导经验编纂成书,跟更多同学见面。也感谢冯晨老师、杨彤彤老师、朱营玺老师在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也感谢方圆女士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耐心陪伴和鼓励支持。但我更想感谢的是这本书的读者,广大的毕业生们和求职者们,你们是我写作的动力来源,更是我十余年来坚持从事生涯辅导和就业辅导工作的原动力。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我对你们最好的回馈,助你打开理想的职业生涯。

娄晓宇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