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版自序
改写旧版有两个理由:一是社会网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所以值得加入新的内容;二是我晚近的研究方向是中国人的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问题,尤其是中国管理中的自组织现象,这使我想加强这方面的说明。而这两个理由其实又是合二为一的,因为近年来社会网的主要发展正是动态网与复杂网,其核心内涵就是自组织,所以我在第三章谈社会网理论如何沟通集体与个体、结构与行动,因此形成一个新的研究典范。同时也在第十章谈网络动态学,尤其增加了中国人自组织现象的模拟模型。本书新增了第十一章,谈复杂网、动态网与大数据的结合,这是社会网研究的最新趋势。因为大数据的出现,过去几乎不能想象的复杂社会系统的定量研究与建模成为可能,所以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上都将带来典范转移式的重大突破,值得学者们关注。
经过十多年对中国组织现象的研究,我发觉中国管理之本质在于对自组织的治理,我们的组织总是上面是一个层级结构,下面却往往有很多独立或半独立的挂靠组织、承包单位、外包厂家,外面则是镶嵌在商帮、集团、产业的网络中。这样的组织结构说明了中国人善于自组织,到处结合成独立的群体,再“合纵连横”出组织网络。如果一个中国组织由上到下层级控制过严,不给底层自组织的机会,则中国人一定会在层级内搞抱团、建派系,甚至演变成“藩镇割据”或“军阀内战”的结局。这种现象也再一次说明了中国人自组织的能力与欲望,压也压不住。
自组织不但是理解中国组织现象的关键,也是解开中国社会现象之谜的一把钥匙。自古中国社会的“皇权不下乡”正是了解中国人的本质而尊重这个本质的治理机制,费孝通写的《皇权与绅权》(绅权是自下而上自组织出来的权力),更是谈这个治理机制的良好理论读本。自组织也是复杂网与复杂理论的核心,后者又是现今社会科学在方法上、理论上的一次典范移转。而关系研究与社会网分析正是了解自组织现象的主要理论依据——什么样的关系与互动,在什么样的社会网结构中,会逐渐演化出自我规范的秩序与自我管理的组织?
基于这样的研究兴趣与晚近社会网的发展,我改写了旧版的《社会网分析讲义》,希望能强调自组织在社会网研究中的重要性。
从2005年4月《社会网分析讲义》初版以来,十五年来社会网研究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令我感到无比的振奋。回想十五年前,我们一群社会网研究的爱好者,包括社会学者张文宏、翟学伟、赵延东、刘军、李炜以及管理学者郭毅、李博柏、杨建梅和周小虎,开始筹备组织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积极推动社会网研究在社会学与管理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从2006年6月第一次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社会网暨关系管理研讨会”,到2009年10月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我们已先后办了十五次会议,每次都能收到来自社会学、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计算机、物理学和传媒学者的100篇左右的投稿论文。另外,我们2007年在北京主办了国际社会网协会(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的年会,这让我们看到了国内社会网研究的蓬勃景象,并和国际的发展完全接轨。尤其难得的是,很多参会者是年轻学者以及博士生、硕士生,社会网研究的生力军源源不绝,而且研究水平一次比一次高,说明了这是一个在国内拥有未来、充满希望的研究领域。
很幸运地,不少年轻社会网研究爱好者对我说,《社会网分析讲义》是他们的入门之书,这正是我当初写这本书的本意。更深奥的分析技术,读者可以直接参考Wasserman和Faust的Social Network Analysis:Methods and Applications,同时国内也在源源不断地翻译更多的社会网理论经典研究。这本书的定位就是以初级的分析技术为基础,辅以UCINET的指令,同时提供一些研究范例做参考,使得入门者很快就能上手做社会网研究。第三版不曾改变这样的结构,但以一些更好的研究范例取代了原来的范例,同时增加了自组织与社会资本的一些讨论,并探讨了大数据接入社会科学研究之后的方法论,希望读者对社会网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全豹性的了解,并对这样的方法带来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希望它还是初学社会网研究的学者及学生最好的入门书。
罗家德
笔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