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本文从防止核武器扩散、防止生物和化学武器扩散以及防止导弹及其相关技术扩散三个角度,从单方面、双边和多边三个层面论述了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

冷战后,美国提出并实施了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新方式,即反扩散。它与防扩散和后果管理共同构成冷战后美国三位一体的防扩散模式。

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表现出一系列新特点。美国防扩散,也防威胁,但总体而言,防威胁重于防扩散,有时甚至为防威胁而牺牲防扩散,常借防扩散之名,行防威胁之实;与冷战时期相比,美国冷战后在防扩散政策上具有更大自主性,表现为美国自由选择是采取多边、双边,还是单方面行动,国际社会往往选择追随。美国与国际社会在防扩散上的合作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全球防扩散体系打上鲜明的美国烙印。

本文认为,美国冷战后防扩散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核生化武器的扩散实际上更严重了。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的不一致性固然是造成扩散的根本原因,但作为冷战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防扩散政策对这一结局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认为,防扩散的最好途径是让潜在扩散国认识到,谋取核生化武器不符合其根本利益,而不是对潜在扩散国采用威胁或制裁的方式;防扩散政策要获得成功,也部分取决于核生化武器在应对国家安全威胁中作用的降低或消除。

关键词:美国 冷战后 防扩散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