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黄花梨木家具
杨小武带头掀起了竹帘,很快一众小朋友也都进入了屋内。
入目是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房。
除了几乎堆满整个房间的书籍之外,便只剩下了房间中央的那张长方形的木桌。
木桌上除了摆放着一些日常的文具之外,还放着一些毛笔,砚台之类的东西。
除此之外,一把看起来十分精致的白色羽扇很快引起了听泉的注意。
他总觉得这把扇子看起来似乎有些眼熟,他似乎从哪里见到过。
“主播哥哥,我爸爸说这里的书都是古籍,应该都有着很长时间的历史。”
“诸葛小朋友,书的话等一下我们慢慢看好不好,我现在想先看看那张木桌。”
“哦哦,好的,盈盈姐,那我们先去看那边。”
“嗯嗯。”
江盈盈将镜头对准了木桌,很快听泉就微微愣住了。
“这桌子似乎是明代的,江盈盈小朋友,你距离在稍微近一点点,对,这样就好。”
听泉又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随即春庭雪的声音再次回荡在了整个直播间。
【我去,不是吧,这才刚开始,现在都开始放发财小曲儿了?】
【这小神童到底是什么家庭?家里就连帘子,桌子都是古董?】
【这有啥,你忘了江盈盈小朋友家里还用元青花腌咸菜呢。】
......
“如果我看的不错的话,这是明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家具,并且这似乎并不是普通的木质家具,而是用黄花梨雕刻成的家具。”
“仔细看这上面的浮雕,绝对绝对是大师制作,这么大的黄花梨木料,这么好的工艺,我实在不敢想象,这小神童家里的祖辈究竟是何种的身份。”
......
听泉的声音很激动。
平日里,直播间见到的家具之类的古董本来就极少。
像眼前如此极品的,更是从来没有见过。
可以想象,这诸葛小明家里的祖辈,肯定同样不是普通人。
“诸葛小朋友,能够问一下,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吗?”
“这桌子是之前爸爸从鲁叔叔家搬来的,也就是鲁东东家里。”
说着,诸葛小明便将身后孩子堆里,一个冒着鼻子泡的小不点给领了出来。
“鲁东东?这小朋友可真可爱。”
看着眼前的这小不点儿,听泉也是觉得有些好玩儿。
毕竟眼前的孩子,看起来估摸着也就三四岁左右,但却已经跟着这些大孩子到处乱跑了。
“主播哥哥,别看东东小哦,他的手工能力可是我们这些孩子里最厉害的了。”
诸葛小明出声说了一句。
“哦?”
听泉有些意外,不过也没当回事,毕竟这孩子实在有些太小了。
注意力重新注意到那黄花梨木桌,他才想起了此时他正在鉴宝。
一想到这件木桌的价值,他试探性的开口道。
“还是说说这宝贝吧,诸葛小朋友,哥哥能不能问一下,你们家和这位东东小朋友家的关系是不是很好啊?”
“是啊,我们村里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好的,鲁叔叔是村里的木匠,基本上村里谁家缺少凳子啊,椅子之类东西,都会去他家里搬,对了还有很多的工具,鲁叔叔那里都有。”
此话一出,不仅是听泉呆了,直播间同时也陷入了沸腾之中。
【卧槽,求问,这是什么村子?我也想住过去,我不要别的,就送我一件一模一样的木桌就行。】
【不是开玩笑吧?随便送的家具都是古玩家具?还是黄花梨木的?这可能么?】
【我真感觉我今天一直在做梦,先是看到水缸一样的元青花,又看到了杨六郎的枪,现在你告诉我说村里随便送古玩家具?】
......
“这......小朋友,你知道这家具值多少钱吗?”
“不知道,我很少去看古董这些。”诸葛小朋友摇了摇头。
他是很聪明,但对古董的兴趣不大,自然不清楚这东西值多少钱,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让听泉来看了。
“这么说吧,之前拍卖会上曾经拍过一个比这个几乎小一半的明代黄花梨木桌,并且还不是大师工艺,卖了大约30辆BBA小汽车。而你们家这一件不仅够大,同时雕工完美,价值绝对得往上翻个几翻,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么?”听泉忍不住出声解释了一句。
诸葛小明轻轻点了点头。
“我知道啊,也就是说这个木桌子起码值几千万喽?”
“对,所以我才会问你,你们家关系和他家是不是特别好,毕竟,这种级别的东西是实打实的宝贝,你刚才说那位鲁东东小朋友家里有很多,是认真的吗?”
看着小孩儿一脸的震惊,听泉也是十分的无奈。
而这时候,一旁的江盈盈也开口说话了。
“当然是了,小明说的没错,我们家里的家具也全都是从鲁叔叔家里搬的。其中有张桌子,比这个还要大很多呢......至于其他的,都放在鲁叔叔家的地窖里,那里有好多好多......”
一斤黄花梨的价格,就如今而言要几万块。
而如此大的黄花梨木桌,哪怕是光材料钱,估摸着都得几十上百万。
在加上这是明代的家具,同时由大师雕刻而成,其价值就更高了。
哪怕放到全世界博物馆,估摸着也不会有多少存世。
但是眼下这群小朋友却说,有人家里有很多很多?
这话无疑没多少人去相信。
“好了。待会儿反正还要去别的小朋友家里看,到时候看看有没有不就知道了么?”
看到直播间乱哄哄的,听泉只好站出来说了一句,直播间里这才安静了不少。
“好了,我们继续看别的吧,我看着桌子上放着一些毛笔还有砚台,莫非平常的时候诸葛小朋友家里还有人喜欢书法?”
“对啊,我和爸爸都喜欢,只不过爸爸的工作忙,所以一般都是我自己练。”
“那让哥哥看看这笔和墨是不是都是宝贝。”
“好。”
听泉在那些毛笔上看了一会儿,片刻之后他摇了摇头。。
“这都是普通的毛笔,年份最久的应该也只能到民国,不值什么钱。”
目光又转向了砚台,仔细看了一会儿之后,他有些激动道。
“不过这砚台的话倒是一个好物件,应该是唐朝时期的端砚,看来诸葛小朋友家祖上应该出过不少有文化的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