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横扫河北,攻占洛阳
不战而降
安禄山率领大军到达博陵(今河北定州)南边。
何千年带着一千人马从后面追上来。小小队伍里,从太原劫持而来的北京副留守杨光翙最为显眼。
看着杨光翙被押解的士卒踉踉跄跄推过来,安禄山厉声问道:“我俩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为什么一定要帮着杨国忠来陷害我?我到底是什么事得罪了你?你这种狗仗人势之人,只认得宰相不认得别人,帮着宰相残害别人,真是死有余辜。”
不等杨光翙开口,安禄山当着他的面,高声宣布:“立即斩首。如此可恶之人,为我祭旗,我还嫌脏。头颅挂在城楼上,暴晒示众。”
看着杨光翙被手下人拖走砍杀,安禄山大声宣布:“张献诚为博陵太守。安忠志带领一支精锐部队,加强城池防守。”
主力大军继续西行,到达藁城(今石家庄藁城)。
常山太守(今河北正定)颜杲卿盯着形势,很快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手上这点军队,还不够安禄山大军包饺子。他喊上长史袁履谦,带上随从,当即走出城门,一起迎接安禄山。
看到他们远远地走来,安禄山非常高兴,当即赏赐颜杲卿金衣紫带,同时宣布让颜杲卿继续驻守常山。
大家分别的时候,安禄山突然觉得心中不安,立即做出决定:“颜杲卿的兄弟、儿子留在军中,一同前去长安,拜见圣上。”明眼人看得出来,这就是把颜杲卿的亲人作为人质,扣留下来。
望着颜杲卿一行人离去的身影,安禄山心中的不安又爬上来。
望着天上白云,安禄山做出第二个决定:“将领李钦凑,带领一千人,驻守井陉口。”(井陉口在常山附近。其地四面高,中部低,因称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狭隘通道。)
“哈哈,这样既能防着可能从西北边来的唐军,又能防着附近的颜杲卿。”
不能不佩服安禄山的直觉。颜杲卿根本就无心归附安禄山,眼下只是权宜之计。
颜杲卿、袁履谦(长史)回到常山,立即行动,策划秘密方案,组织人手,储备物资,训练队伍。
招募组建天武军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二十一日,李隆基突然想起一个人——安禄山长子安庆宗。安禄山把他长子留在长安,自己却在北方起兵反叛。难道他连他儿子的命都不要?他要把这条路走到底,那就成全他。想到这里,李隆基下令,将安庆宗斩首示众。
坐在金殿上,看着大臣领命而去,李隆基心情越来越沉重。现在谁才真正有力量能对付安禄山呢?只有朔方军,而朔方军远在西北,远水解不了近渴,安禄山果真是钻了空档。
想到这里,李隆基对着站在身边的高力士说:“郭子仪本为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升他为朔方节度使,命他率领朔方军由西北向东南开进,讨伐安禄山。”
看着大臣起草诏令,李隆基心中的不安感觉越来越强烈。中原空虚,没有能挡住安禄山的兵力。安禄山这一刀,真正是砍到他脊背上。自己手边还有没有能挡住这股超大洪流的资源呢?
手中还有牌啊,得把手中牌一一地打出去。或许其中某一张牌能起到作用。
李隆基站起来,望望殿下黑压压的大臣,缓缓说:“向全国各路军马发出命令,东征安禄山。”
停一停,他接着说:“为便于统一指挥,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任命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统一指挥各路兵马。拿出内务府钱财,在京城招募士卒。”
李隆基端起茶杯,猛地喝下一大口,感觉心中舒服了一些。
二十天后,李隆基召见副元帅、金吾大将军高仙芝。李隆基说:“二十天来,我们在京城长安募集到十一万人马。这支军队,我起了一个响亮名称——天武军。名称很响,但我心中清楚,这些人大多是都市里游手好闲之人,是一帮市井无赖,组织纪律性极差,空有其表。眼下,我这手中有且只有这点资源。我将其中一半——五万人配备给你,你率领他们向陕西进发,在那里筑起一道挡住浊流的堤坝。这批人没有来得及进行任何军事训练,要让你勉为其难了。”
“虽然以羊群赴狼群,但我一定发死力把安禄山军队挡在都城外围,拖住敌军,赢取时间,以候大军到来。”高仙芝说。
“好,很好。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时间,有时间,朔方军就能赶过来,各地援军也就会源源不断地开赴过来。我派宦官边令诚为监军,协助你管理这支良莠不齐的军队。”
渡人工冰桥,攻克陈留
安禄山率领大军,顶着凛冽寒风,马不停蹄,人不下鞍,推进到黄河岸边。
“黄河对岸,关键地段,唐军已经布下防守部队。”站在黄河岸边,听着侦察兵报告,望着正在缓缓封冻的黄河,安禄山向着身边将领说:“黄河这么长,唐军不可能全线设防。我们绕过那些唐军重点防御的地段。”
一天后,侦察部队送来一条消息:“在灵昌,我们找到一处唐军没有设防的地段。”
安禄山率领大军,赶到灵昌。望着黄河河面,冰凌越来越多,流水越来越慢,安禄山发出命令:“大军下马,寻找乱草、树木、破船,统统扔到黄河河道中去。”
成捆草木,整棵大树被投入河中,河水流速延缓下来。寒冬腊月,第二天早晨,安禄山起了一个大早,走到河边,远远望到,那些扔进河的破船、草木全都结成厚厚的冰层了。
看着这座银白、灰暗相间的跨河冰桥,安禄山大声喊道:“天助我也!”
大部队从冰浮桥缓缓通过。
灵昌城守军没有做好守城准备,成为叛军的“盘中小餐”。
安禄山指挥军队向陈留城(今河南开封)发起进攻。河南节度使张介然部署军队,防守城池。
安禄山发出攻城令,三万精兵迅速展开队形。三通号角,三通鼓响,攻城部队推着撞车、楼车,抬着云梯,在弓箭手掩护下,向城墙发起进攻。
陈留太守郭纳站在城墙上,仔细观战。敌军高举盾牌,护住身体,冒着箭矢往前推进,前赴后继,没有一丝畏惧。士气如此高昂的军队,一堵城墙如何能抵挡得住?
正在这样想时,郭纳将眼光朝墙头上守军望去。一些士卒看到敌军密集的队形,听到敌军气势汹汹的喊声,手脚都在发抖。有些士卒躲在墙垛后面,拉不开弓弦,手中箭射不出去。
看着看着,郭纳心情越来越沉落。陈留守军有两万多人,有节度使张介然拼死抵抗,但外无援军,凭这样没有经过战阵的孤军,想守住这座城池,绝对不可能。叛军阵容强大整齐,经验丰富,斗志高昂,他们绝不是叛军对手。果然,不久,城池陷落,张介然成为俘虏,被斩杀。
住进河南节度使府,安禄山十分高兴:“部队节节挺进,全线捷报频传,晚上一定要多喝上几杯。”
望着府外蓝天,他心中正在高兴,突然接到儿子安庆绪禀报:“留在京城的哥哥安庆宗被朝廷斩首。”
这如同一道惊雷。安禄山肥胖的身体晃晃,慢慢地倒在身边椅上,泪水随即流出来。椅子上传出悲惨哭声。
“安庆宗是我最赏识的儿子。”安禄山向着蓝天,大声怒吼,“上天,请你告诉我,我究竟犯下什么大罪,他们竟然如此凶狠,杀死我心爱的儿子。”他一双手拍着椅子两边扶手,大喊:“我儿啊,你在天上等着,这个仇,我一定要为你报。”
安禄山当即下令:“投降的唐军俘虏,命令他们互相砍杀。”
六七千唐军将士丢了性命,陈留城外尸体累累,地面鲜血横流。
太守郭纳本来还想再抵抗抵抗,见此被吓坏了,投了降。
安禄山余怒未消,随即发出命令:“进攻荥阳城。”
攻破荥阳
荥阳太守崔无诐早早在城里备足武器、人手、粮食,这段时间,他每天忙着训练军队,与将领反复研讨荥阳城的防守方案。
站在城墙上,望着叛军一波接一波向着城墙涌过来,黑压压的军队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鸟飞不进。崔无诐十分沉着,站在城墙上,按既定方案,分地段部署军队。
听着叛军猛烈的战鼓声,看着叛军在守军箭幕前冒死冲锋,崔无诐有些担心起来。陈留城守军稍战即降,敌军是得胜之军,兵锋正盛,而荥阳城守军刚刚招募而来,个个都是战场生手,没有一天实战经验。如果没有援军,形不成内外夹击之势,坚守下去,将非常困难。
叛军用盾牌、木板挡住从城墙上射下的箭矢,搭起云梯,攻城兵沿着云梯往城墙上冲锋。
守城士兵拼命跟爬上城墙的叛军搏杀。在如狼似虎的叛军面前,一些守军吓破了胆,丢掉手中武器,往后面就跑。
就在崔无诐眼前,守城士卒们像筛子筛沙子一般,在搏斗中,不停地从城墙上掉下去。
第三天傍晚时分,城墙上挤满爬上来的叛军。
叛军一波接一波向城内冲去。崔无诐和众多守城官军退守街道和巷子。
叛军攻陷一个又一个街道,俘获众多唐军士卒。崔无诐也被叛军俘获。
安禄山派武令珣率部分军队驻守荥阳。
洛阳大战
“灵昌、陈留、荥阳,我军三战三捷,所向披靡。唐军虽然有城池保护,仍然不堪一击。”站在荥阳城上,向着围在身边的将领,安禄山大声说,“乘着得胜之风,运作得胜之军,我们迅速进攻东都洛阳城,绝不能给都城长安守军任何准备时间。在援军还在路上时,我们必须已经在长安城里打扫战场。我们赢的就是速度,赌的就是时间差。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率领前锋部队,迅速向洛阳城发起进攻。”
洛阳城是唐朝东都,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等帝王将之作为帝都。洛阳城墙又高又厚,防守严密,军用器械充足,物资储藏丰富,军队训练有素。
运用府库储藏物资,短时间内,封常清成功招募到六万大军,每天进行紧张、有序的训练。
得到叛军接近黄河的消息,封常清发出命令:“烧毁洛阳北边黄河大桥。叛军不插上翅膀,就休想飞过来。”
一天,突然传来消息:“叛军绕道灵昌,攻下陈留,攻陷荥阳。”封常清大惊:“叛军放弃正面进攻,北上灵昌。由北而南,这样一来,洛阳城如裸奔一般,直接暴露在叛军刀锋之下。叛军中还是有高人啊。”
守城对策会议上,封常清对将领们说:“敌军中还是有高人。我们要将防守的战略眼光外移,不能只是专注于守洛阳城。在孤城打守卫战,无论如何努力,都守不住。我们严密防守洛阳城时,得派出大军,进驻武牢关。武牢关与洛阳城互为援应。敌军进攻洛阳时,武牢关大军冲过去,洛阳城内守军冲出来。敌军受到内外夹击,腹背受敌,必定溃败。”
封常清率领六万大军驻扎武牢关。
武牢,通常叫虎牢,唐时避李渊爷爷李虎讳,称武牢。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筑在大伾山上,形势险要,易守难攻。
站在武牢关口,看着眼前险峻高山,封常清对身边将领说:“敌军远道而来,疲惫之师,我军以逸待劳。敌军为叛军,师出无名。我军为大唐军队,平定叛逆,正气凛然。我军在武牢关前,依山傍势,摆下堂堂军阵,与敌军面对面较量。”
“唐军六万人马,抢占武牢关。”听到这个消息,安禄山大为吃惊,对身边将领说:“武牢关军队与洛阳城守军互为犄角,这样看来,封常清还是有军事头脑的。”
正在研究对策,又传来消息:“封常清将大军开出武牢关,在旷野里摆下军阵。”安禄山笑出声来:“封常清丢掉高城厚墙不用,看不起我,是吧。哈哈,天助我也。”
安禄山连着发出几条命令:“同罗、奚、契丹、室韦,组成两万前导骑兵,冲击唐军方阵。”“三万铁骑组成中军紧跟其后。”“前锋得势,撕开缺口,中军即行发起冲锋,直插敌军腹部。”“四万骑军组成后军,待唐军出现溃势,立即发起追击,一举追入洛阳城中。”“一支军队埋伏在洛阳城附近,穿着唐军服装。等到唐军逃兵接近时候,混进逃兵队伍。与唐军一起,逃进洛阳城,控制城门。”
震天动地的鼓声突然响起,同罗、奚、契丹、室韦骑兵发起冲锋。在飞驰的马背上,叛军边冲锋,边射利箭。
由新兵组成的唐军士兵,以前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作战架势,握弓箭的手不停地颤抖,瞄不准目标,拉不开弓弦。有些士兵丢下兵器,转身向阵后跑。
封常清站在阵后,望见往阵后逃命的士兵,大声怒吼,高声叫骂。阵前士兵就像没有听到似的,越来越多的人丢掉器械,往阵后逃跑。
“唐军阵势出现乱象。”安禄山发出命令,“趁着唐军溃乱,中军向唐军阵后猛插。”
望见敌军高声呐喊着像洪水一样扑过来,唐军阵势崩溃,四散奔逃。
站在高高的土堆上,望着眼前乱逃的唐军,封常清无奈地摇头,对着天空,连连叹息。
安禄山指挥大军,紧紧追击唐军。
唐军在前面拼命逃跑,大家都跟约定好了一样,朝着洛阳城跑去。洛阳城墙高城厚,那里才是安全藏身之所。
唐军逃到洛阳城城边时,守城官兵发现唐军往回逃跑,打开城门。
提前埋伏的叛军,穿着唐军服装,混入唐军逃兵队伍,奔到洛阳城门处,这些人堵在城门边上,杀死守门官兵。
叛军控制了城门。后面的追兵跟着唐军队伍,一齐涌入城里。
洛阳城落入安禄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