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8章 一波未平(周二求追读!)
朱允炆皇孙和指挥使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能寻求帮助的人局限性太大,
不能够随意与人交流政事,更不能轻易授人话柄,
而方孝孺的身份,则能够出入东宫,和更多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当然,与此同时,他也要遵循诸多礼仪和制度,
可毕竟限制要少的多。
朱允炆也想自己写书信给朱棣,
但他毕竟日常一切交流谈话,书信等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下,
日日要对朱元璋进行汇报,
狡兔三窟,
连续三本书都已经被禁了,朱允炆不敢再赌朱元璋的眼光,
——朱元璋若是也不喜欢这本《开物书》,将他的书全部禁了,等于十几日时间白费,他还得想办法写一本让朱元璋喜欢的书,
可毕竟洪武帝的心思,太难猜,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让方孝孺代劳,分摊风险。
如今方孝孺是朱允炆的老师,势必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但如果真的因为这些书让朱允炆陷入了危险境地,惹来朱元璋的怀疑,
朱允炆大可以“壁虎断尾”,将问题全部推到方孝孺身上,
即便那本书里面,完全都是朱允炆的字迹.....
可怜的方孝孺受制于人,完全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将书信寄出,
“皇孙这么做,总有他的道理......”
并且方孝孺在书信中强调是自己的拙作,希望姚广孝能够斧正。
因此洪武二十年,四月初十,
身在北平的大明第一“妖僧”收到来自金陵城的书信时,第一反应是有些茫然,
“方孝孺怎么会写信给我?还附了一本书吗?《开物书》,这名字倒是有点意思。”
拿着书信的他还显得很年轻,脸上没有出现日后老谋深算的那种痕迹,
反而有着所有青春年少之人共同拥有过的热切期待,
但有一个问题,
他不认识方孝孺,
即便方孝孺是如今全国最知名的翰林院编修,
是受皇帝征召来给朱允炆讲课的老师,
是没有功名在身的东宫讲师,
是台州府叫的上名字的儒士,
是宋濂的亲传弟子......
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
一个人的脑子里不会有任何一个关于自己没见过人的印象。
姚广孝如今正担任庆寿寺的主持,在自己禅房内打坐的时候,一般无人打扰,
午后休憩的时候,他一般是读《佛经》,平静自己的精神,缓和自己的身体,为城内达官贵人的拜访做好准备,
《佛经》毕竟是读不完的,
所以今天,姚广孝有了新的书看,
他点起一根线香,
一边翻看《开物书》,一边琢磨着里面的遣词造句,
入眼的第一反应是感觉写的很简洁,
每一章含几页纸,每一页里都有廖廖几句,在以往的基础上,改进某一种矿产的勘探和开采的方法,
引经据典,既不是对前朝的反对,也不是对前朝的继承,
而是一种“崭新”的思路,
而开采的器具,明明看着改进的程度不多,
但那些图纸,姚广孝感觉到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方孝孺这是转行当铁匠了?”
他看得懂图纸,甚至看得懂其中的门道,
因为和博洽一样,他是个杂才,亦或者全才,
但相对博洽于“理念”的执着,对逻辑演化和世界观的推理,
——简单来说就是擅长空谈,
姚广孝更擅长从实际出发,处理一些具体的事物,
并且对事物中的细节有着魔鬼般的把控和洞察力,
——总的来说就是擅长治事。
“这本书有意思,前半部说矿物勘探与开采运输,后半部说矿产的冶炼与铸造。
不过,这真的是一个儒士能写出来的书吗?”
姚广孝合上书,对书的作者保持怀疑,
从行文中细节捕捉到的信息让他本能地觉得这不是儒士写出来的书,
如果是一个深耕在矿产开采与运输部门的工部要员,倒还好说,
毕竟官府对言论的管控较为严格,但文人对精神生活丰富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现在多有假托伪名之事,倒也不足为奇。”
但把这么重要的书交给他是什么意思?
如果是工部之人所写,直接上报不就行了,
这个人手写小册子,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不过洪武二十年,中央刚取消了各地的“冶铁所”,改为民间开采,税率为“三十取二”,
但煤矿仍是国有,不管是勘探,采矿,运输一应事宜都是由官府负责,
这其中,可是有利可图的,
庞大的利益可以让燕王更加强大,自然也可以让大明更加强大。
姚广孝眼睛眯了起来:
“北平煤产丰富,一年至少有四五个月气温低下,甚至下雪,要是能照此法改进煤炭开采与实用的法子,至少可以增加好几倍煤产,倒是大大解决了冬季寒冷的问题,可以验证一二。”
姚广孝读了这本小册子开始不停地思考,脑袋越来越清醒,
午后蝉鸣蛙噪,已经是睡不着了,索性从半躺着坐了起来,
“难道是他想让我验证其中的方法,让燕王替工部做验证?”
“毕竟若是能大量开采煤炭,可以解决冬季寒冷的问题,戍边的兵士不必时刻穿得那么臃肿;而若能改进铁矿的冶炼与兵器的铸造......挥师北上收复北边的失地,岂非指日可待?”
那这样,岂不是“公心”盖过了“私心”?
他到底是公心多还是私心多?
那这个方孝孺背后的人,又究竟是想干什么?
“不管他到底是作何打算......这个叫方孝孺的人,我一定要回信认识一下。”
聪明人,就是习惯性把和自己打交道的人都想象得更加聪明,
姚广孝从身边抽出纸来,写了回信封好叫小沙弥送出,随后整理好衣服,备好车架往燕王府去。
云净天蓝,
午后的燕王府很是平静,
“燕王,姚广孝求见。”
伺候在他身边的太监低声说道。
朱棣正躺在存心殿中休息,被吵醒不免有些“起床气”,
他横看了殿外一眼,
心想你这和尚要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我一定在你的秃头上留下两个红印子!
“进来吧。”
姚广孝快步迈进,拿着《开物书》兴奋地说道:“燕王,我偶得一宝书,左看右看横竖睡不着,因此送来给您过目。”
“什么宝书?”
“《开物书》,我认为其中之法确有可行之处,这本书着实有趣,燕王您一定要看看。”
“哦?你且过来。”
朱棣招手,姚广孝走了过去,
“砰砰!”
朱棣的大手狠狠地在这和尚头上敲了两下,不满地说道:“扰我睡觉,这两下给你长个记性,又不是北元残党打过来了,你急什么。”
虽这么说,他还是将姚广孝手上的小册子接了过来:“跟我说说,这本小书怎么就【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