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语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34.袁利贞为太常博士。高宗将会百官命妇于宣政殿,并设九部乐。利贞谏曰:“臣以前殿正寝,非命妇宴会之地;象阙路寝,非倡优进御之所。请命妇会于别殿,九部乐从东西而入。散乐一色,伏望停省。若于三殿别所,可备极恩私。”高宗即令移于麟德殿。至会日,中书侍郎薛元超谓利贞曰:“卿门传忠鲠,所献直言,不加厚赐,何以奖劝?”赐彩百匹,迁祠部员外

【注释】

①袁利贞为太常博士:本条采录自《大唐新语·极谏》。袁利贞,唐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陈中书令袁敬之孙。官历太常博士、周王侍读、祠部员外郎。高宗永隆二年(681),谏止在宣政殿宴会命妇事。卒,追赠秘书少监。太常博士,秦汉时为太常属官。魏晋以后为专掌议礼之官。唐代太常寺置博士四人,主要职责是讨论谥法,论辨王礼。

②命妇:封建时代受封号的妇人。宫廷内的妃嫔等称为内命妇,宫廷外臣下之母妻称为外命妇。命妇享有各种礼节上的特殊待遇。宣政殿: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位于含元殿正北、龙首原高台之上。是皇帝在大明宫举行听政之处。凡大朝会、大册拜,亦在此殿举行。故址在今西安大明宫。

③九部乐:隋及唐初宫廷的九部宴会乐曲。《隋书·音乐志下》:“及大业中,炀帝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唐武德初,去天竺、文康(即礼毕),增燕乐和扶南,仍为九部。

④正寝:即路寝。古代帝王诸侯听政治事的宫室。也泛指居屋之正室。

⑤象阙:亦称“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是悬示教令的地方。路寝:原书此二字作“路门”。《新唐书·袁利贞传》《资治通鉴·唐纪·高宗开耀元年正月》均叙此事,俱作“路门”,当据改。路门,古代宫室最里层的正门。

⑥进御:犹进宫侍奉。

⑦伏望:表示希望的敬辞,多用于下对上。停省:裁撤,裁减不用。

⑧备极:犹言十二分。形容程度极深。恩私:犹恩惠,恩宠。

⑨中书侍郎薛元超:原书此句上尚有一“使”字,当据补。《新唐书》作“帝传诏谓利贞曰”。中书侍郎,中书省副长官,掌侍从献替、军国政令、敷奏文表诸事,协助中书令总领中书省政务。西汉置中书,掌密诏,三国魏称中书郎,西晋改称中书侍郎。隋朝称内史侍郎,唐朝初年称内史侍郎,高祖武德三年(620)改称中书侍郎,置二员,正三品。

⑩忠鲠(gěng):忠诚耿直。

⑪奖劝:褒奖鼓励。

⑫祠部员外:官名。祠部副长官,与郎中通掌祠部事。隋文帝时始置,炀帝改称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称员外郎,置一员,从六品上阶。高宗、玄宗时曾两次随本司改名司禋员外郎(一说玄宗时改名职祠员外郎),寻各复旧。

【译文】

袁利贞是当时的太常博士。唐高宗将要在宣政殿宴请朝廷百官和命妇,并安排了九部宴会乐曲。袁利贞进谏说:“臣认为宣政殿是帝王诸侯听政治事的宫室,不是命妇宴饮聚会的场所;悬示教令的高大宫门和宫室的内门,也不是优伶进宫侍奉的地方。请求让命妇在其他宫殿举行宴会,九部乐的艺人从宫殿的东西方向进入。百戏等民间乐舞,希望可以裁撤不用。如果能在宫中三殿之外的其他场所,陛下可对他们尽施恩宠。”唐高宗立刻下令把宴会转移到麟德殿举行。到了举行宴会那天,高宗让中书侍郎薛元超对袁利贞说:“你家历来具有忠诚耿直的传统,你所进献的忠直言论,如果不加以厚赐,又怎么能褒奖鼓励呢?”于是高宗赐给袁利贞彩缎一百匹,并升任他为祠部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