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病案举例
患者女,35岁。
主诉:头晕、恶心2个月。
症状:患者有中耳炎病史,2个月前曾患迷路炎,出现耳后疼痛及压痛,眩晕,恶心,呕吐,服抗生素2周后症状好转,仍有快速移动后头晕、恶心症状,劳累后加重,伴有腹胀,大便偏稀,睡眠不好。
脉象:脉弦略涩。
舌象:见图6-2-1。

图6-2-1
【凭舌用药】
舌质淡,舌苔薄白腻,提示心脾两虚,湿滞三焦,用白扁豆、苍术、党参、山药、黄芪益气健脾祛湿。
舌中线两侧略有隆起,为中焦气机郁滞之象,选苍术、半夏、陈皮、厚朴、薏苡仁理气化湿。
舌边轻微增厚隆起、略有齿痕,提示肝胆郁滞,三焦经经气不利,加牡丹皮、佛手、枳壳疏肝利胆,调畅三焦。
心区略有凹陷,加桂枝、炙甘草温心阳益心气。
舌尖平,心神失养,加酸枣仁养心安神。
处方:
白扁豆、苍术、党参、黄芪、山药、法半夏、陈皮、牡丹皮、佛手、厚朴、枳壳、桂枝、炙甘草各1,薏苡仁、酸枣仁各2。按比例配1个月的浓缩颗粒剂,每次6g,每日2次。
二诊:
1周后复诊,患者体力好转,睡眠好转,头晕、恶心消失。舌象如图6-2-2,白腻舌苔明显好转,舌色转红。上方继续巩固治疗1周。

图6-2-2
(撰稿人: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