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老年病的特点和诊治思路
一、老年病的临床特点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命过程都延长了,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人口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现在老年人的疾病谱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已不同于20世纪以传染病等急性病为主,而是以各系统慢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为多,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致残及死亡率高,造成大量医疗费用支出,使社会和家庭负担越来越重,因此重视老年健康不仅仅是老年人自身的迫切需要,更是国家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人的一生因家族遗传以及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加之医疗条件的差异,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岁月磨炼之后,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由此决定了易患疾病的病种和寿命的长短。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提出的健康概念是: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WHO的多项研究报告显示,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剩余的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健康的水平决定生命的质量和是否能够长寿,所以很有必要让大家知道老年病有哪些特点。这对预防保健,早期发现疾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老年病的多病性
老年病的多病性是指身体多个系统同时产生疾病,或一个脏器有多种病理改变。
一个老年患者可同时发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多发性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等,可谓诸恙丛集。以心脏为例,老年人可同时具有冠心病、肺心病、心包炎或主动脉瓣、二尖瓣瓣膜病变,或心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变,说明这位老人心脏的血管、心肌、瓣膜、传导系统等同时存在了多种病理性改变。
(二)老年病的不典型性
老年病的不典型性是指疾病的症状极不典型。
表现为看似简单就易辨识某一疾病的典型症状,往往易误诊并延误了另一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抢救的黄金时间,如急性心肌梗死可表现为胃痛、牙痛、咽痛、肩背痛或仅有轻微的胸闷憋气;高血压病平素无任何明显的躯体不适,直至发生急性脑卒中引起偏瘫后才发现是因高血压而引起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在没有出现大血管、微血管及周围神经并发症之前也可缺少典型症状,大多数是健康体检或者是出现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时才发现根源于糖尿病。
(三)老年病的多变性
老年病的多变性表现为老年人在患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时,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容易发生各种危象。如:
1.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2.意识障碍;
3.体位性低血压;
4.全身衰竭。
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极易引发如:体位性低血压、褥疮、吸入性肺炎、重度骨质疏松、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
对老年病多病性、不典型性、多变性的产生机制,我认为是:
1.不少老年病是中年甚至青年时疾病的延续和发展;
2.不少疾病早期就是没有症状,直至出现并发症后才有临床表现,而且这些症状是无特异性的;
3.因年龄增长引起的衰老及一些疾病的自身发展,出现多发性病理改变,产生衰老与疾病相混杂和相互影响;
4.漏诊与误诊;
5.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低,组织器官储备能力和修复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