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春声皱
梧桐絮飘进播音室时,温觉明正在给新收的磁带编号。玻璃外斜插进一截槐树枝,绿得像是从民国月份牌上裁下来的。她忽然想起十年前初遇周叙言,也是这般四月天气,老式录音机的转轴声里渗着梅雨季将临的潮意。【2009·惊蛰】
省艺校琴房总泛着股中药味。十七岁的温觉明攥着复查报告蜷在角落,声带小结的诊断书被汗浸得发软。走廊传来德彪西的《月光》,弹到第三小节总有个微妙的停顿——后来她才知道,那是周叙言在等窗外云朵遮住太阳。
“温同学?“白衬衫袖口出现在视线里,袖扣是枚青玉音叉,“你的《阳关三叠》缺了半度颤音。“他说话时喉结在领口投下小片阴影,像五线谱上的休止符。【磁带A面】
周叙言的补课总在晚霞最浓时。他会带民国时期的老唱片,放周璇的《夜上海》教她气声唱法。有次唱到”酒不醉人人自醉”,他突然用钢笔尾端挑起她下巴:“这里该有玻璃碎裂的脆响。”
温觉明嗅到他袖口的沉水香,混着英雄牌墨水的苦。蝉鸣声忽然汹涌如海,她看见他镜框滑落鼻梁时,睫毛在脸颊投下栅栏般的阴影。【教导处的雨】
流言比黄梅雨来得急。那日她抱着《乐府诗选》穿过紫藤架,听见教务处主任冷笑:“周老师当年保送北大的档案,可比现在干净。”
录音笔在书包里发烫。昨夜补课时他突然说:“觉明,我父亲是跳长江死的。“钢笔尖在《长恨歌》扉页洇出墨团,“他总说琵琶声能渡魂,最后自己却成了水上孤魂。”【2009·大暑】
蝉蜕落满琴凳那日,周叙言送她枚骨笛。“这是曾祖父在金陵女子大学教国文时得的。“笛身刻着模糊的”不悔”二字,“他说最动人的声音都带罪。”
温觉明在考场上吹响骨笛时,评委席的茶杯突然齐声炸裂。她望着监视器里周叙言转身离去的背影,忽然明白他总爱说的”宫商角徵羽”原是种古老的谶语。【2019·谷雨】
十年后温觉明在档案馆修复民国歌谱,泛黄的《玫瑰三愿》手稿上浮出铅笔批注:“宁毁清誉不负卿”。窗外掠过婚车队的喧哗,新闻推送正在播报:“著名音乐教育家周叙言今日大婚”。
修复灯突然爆出火花,那盘尘封的补课录音带开始自转。2012年的蝉鸣混着钢笔沙沙声,二十四岁的周叙言轻声说:“觉明,我偷藏了你的心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