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出手,救下张蕴古
此刻,天空仿佛被一层灰色的薄纱所笼罩,尚未完全挣脱黑暗的束缚,透露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放眼望去,只见雄伟壮观的玄武门前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这些人无一不是身着华丽官服、神情肃穆的朝廷官员们,他们正焦急地等待着玄武门缓缓开启。
尽管人数众多,但现场却异常安静,甚至连一根针掉落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没有人胆敢在此高声喧哗,生怕自己的行为引起他人侧目或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这里可是皇宫禁地,稍有不慎便可能犯下大错。
今日乃是朝会之日,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
在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朝会每三日举行一次;然而,自高宗即位后,为了更有效地处理政务,将其改为了每日一朝会。
玄武门是通向皇宫的主要通道,也是所有官员觐见皇帝的必经之路,然而,宣武门的开放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当年李世民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成功收买了当时负责守卫玄武门的将领何尝。
这样一来,李世明得以提前率领八百名府兵进入玄武门附近埋伏。通常情况下,任何人进入宣武门都不允许携带武器,更不用说率领军队进入内城了,而官员们上朝也有严格的规定,被称为“典卯”。
此时此刻,东方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晨曦微露,整个皇城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然而,对于那些肩负重任、即将前往太极殿参加早朝的官员们来说,时间紧迫得如同离弦之箭。
因为他们必须要赶在卯时之前抵达那座庄严肃穆的太极殿,稍有延误,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众人匆匆忙忙地赶路之时,突然间,一阵沉闷而响亮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寂静。这声音仿佛来自远古巨兽的低吼,又似雷霆万钧般震撼人心。
随着这声巨响传来,原本紧闭着的玄武大门开始缓缓地开启。
厚重的城门在巨大的推力作用下,发出低沉的“嘎吱”声,就像是沉睡已久的巨人正在苏醒。
紧接着,两队全副武装的御灵禁卫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从门内走了出来。
这些禁卫们个个身材魁梧,身披锃亮的盔甲,手中紧握着锋利的长枪,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
他们面无表情地站成两列,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准备对每一名前来上朝的官员进行细致入微的盘查。
任何一点可疑之处都休想逃过他们锐利的目光和严谨的审查。
李承乾作为东宫太子,身穿着华丽的朝服,迈着稳健而自信的步伐,率先踏入了玄武门那高大厚重的门洞之中。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仿佛这世间的一切都尽在掌握。
紧跟其后的,则是浩浩荡荡的文武百官们。他们身着各色官袍,鱼贯而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或严肃、或敬畏的神情。
此时,晨曦刚刚破晓,一缕金色的阳光如利剑般穿透云层,直直地照射在了太极殿上方那琉璃瓦铺就的屋顶之上。刹那间,瓦面上光芒闪耀,璀璨夺目,犹如无数颗明珠镶嵌其中,散发着令人目眩神迷的光辉。
“喧百官觐见”一道悠长且嘹亮的声音响起,太极殿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而入。
阳春三月,卯时前后,太阳初升之际,位于左首位者,乃大唐太子李承乾,其侧为左仆射房玄龄;右侧为首者,乃右仆射长孙无忌,立于其后者,皆为武将之代表。
朝会之际,文武百官亦有分派,文居左,武居右。西汉之前,以右为尊,官员遭贬谪,称为左迁;而东汉之后,便以左为尊。
大殿之上,唐太宗李世民正襟危坐,双眸锐利如隼,似能洞悉人心。与李承乾往昔所见相较,大相径庭。彼时,他颓废不堪,仿若垂暮老人。
然此刻,他尽显王者风范,威严赫赫,震慑八方。
于此时,他乃皇帝,非仁父,统御之者,乃大唐江山,威震四海,令四方异族皆俯首称臣之千古一帝。
只见那张蕴古昂首挺胸地站在朝堂之上,他稳稳地举起手中那块雕刻精美的朝板,郑重其事地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有要事上奏!”
“准奏”
大理丞张蕴谷说道“相州李好德一案,调查发现此人就是个神经病,他现在的所作所为。
也并非出自他的本意,臣,以为不应该给他加罪。”
“你办案的能力,朕放心。”
“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谢陛下。”
而就在这时,负责监察朝廷百官的御史权万纪有话要说,
“大理丞办是一项公允。而这一次却有点特殊,原来权万纪怀疑张运谷在李浩德一案中有假公济私之嫌,原因是李好德的哥哥是相州刺史,李好德,而张蕴古又正巧与李好德交情深厚。”
李世民听完后怒不可遏,直接上前质问真假。
“是真的。”
“你胆子也太大了,为什么不让报?”
“陛下我与李好德有私交是真,可,李好德身染狂疾也是事实啊,陛下不可以,因为我与李厚德有私交而冤枉了李好德。”
“张蕴古,你太让人失望了。”
这还没完,权万纪继续举报李浩德在关押期间全万记常常去狱中找他一起下棋,所以以此作为判断那李好德的精神病,极有可能是装的,
张蕴古还想解释,
可李世民已经怒了,“我对你如此信任,你竟然还敢戏耍于我。”
“陛下,李好德的病是真的!”
只听得一声怒喝:“你竟然还胆敢袒护于他?简直是嚣张至极!来人呐,速速将此贼子拖至东市斩首示众!”
随着这声令下,两队身着黑色玄甲、手持锋利兵刃的军士如猛虎下山一般迅速地冲上前去。
他们个个身形矫健,步伐整齐有力,瞬间便来到了张蕴古的面前。
其中一名领头的军士面沉似水,目光冷冽如刀,直直地盯着张蕴古,口中厉声道:
“张蕴古,今日便是你的死期,休要做无谓挣扎,乖乖跟我们走吧!”
说罢,他大手一挥,身后的士兵们立刻一拥而上,有的抓住张蕴古的胳膊,有的则死死按住他的肩膀,不容分说就要强行将其带离此
“冤枉啊,陛下。”
“陛下”房玄龄见状,起身想为张运谷说情,可李世民已经上头了,他一眼将房玄龄瞪了回去,
这一次李世民真的很生气,甚至见臣魏征都被吓得不敢多言,
陛下
你给朕闭嘴?
就在众多大臣都被这紧张的气氛吓得噤若寒蝉、不敢轻易开口之际,太子李承乾眉头微皱,脑海中飞速闪过前世的记忆片段。
他清楚地记得,在历史上,张蕴古并未有过徇私舞弊之举,而那所谓的与罪犯下棋之事,实则是出于对朋友的深切怜悯之情罢了。
想到此处,太子李承乾深吸一口气,毅然决然地上前迈出一步,拱手抱拳,朗声道:
“儿臣斗胆进言,依儿臣之见,此事理应交由三省共同复议。毕竟人命关天,一旦处死便无法挽回,切不可轻率行事,必须要慎之又慎才行啊!”
话音刚落,整个朝堂之上瞬间陷入一片死寂之中。众人皆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这位年轻气盛的太子身上。
与此同时,皇帝李世民那双原本就犀利无比的眼眸,此刻更是如鹰隼一般直直地向着李承乾射来。
然而,面对父亲如此凌厉的注视,李承乾竟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挺直了脊梁,昂首挺胸与之对视着,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和不屈服的神色。
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所言皆是发自肺腑,绝非一时冲动之举。
李世民面色不改,内心中却对太子不得高看了一眼,要知道,在李二眼中作为一国之储君就应该有这种非凡的气度。
“就依太子之言,此事由三省复议,将张蕴古先带下去。”
太子留下,其他人退朝李世民起身昂首挺胸,大声说道。
“陛下,圣安”群臣再次齐声高呼,然后纷纷鞠躬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