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初见葛洪
“同车而行……”
刘浚之一听娇俏的王孟姜这话,顿时就是老脸一红。
哪怕他如今是风流少年郎,奈何真魂仍是前世的三十岁大叔。
不过他脸皮厚,这种负罪感只持续了很短的一瞬。
“甚好,我正好也能多多向刘兄请教一番。”小书圣王献之也笑着说道,很明显他也希望刘浚之一起去。
王羲之潇洒一挥手,“天色不早,不可让小仙翁久候。”
“谨遵师命。”刘浚之拱手说道。
在向小婢女青禾嘱咐一番,让她带着几个仆人在这里等候,刘浚之便只带着部曲吕宽,随在王羲之身后离开。
陌上花开,艳阳高照。
颠簸的山道上,牛车缓缓而行。
松林山野,鸟啼虫鸣。
春风徐来,吹拂进车内。
正在与王孟姜同车而行刘浚之,只觉得山水美景,如此的令人心神宁静。
什么悠悠千古英雄梦,都不如此刻美妙。
至于同车而行,其实是王羲之、王献之、王孟姜和刘浚之同乘一车而已。
琅琊王氏的富贵奢华,哪怕是在淡泊洒脱的王羲之身上,也是展露无疑。
在牛车前方,几个琅琊王氏的精悍部曲,骑着高头骏马引领开路。
这宽大的牛车,坐着四个人也毫不拥挤,甚至在车上还载有美酒、小食和熏香,自然也不缺少书圣出门必备的文房四宝。
一路行来,起初的时候,王羲之三人和刘浚之谈论的还是一些儒玄和书法的话题。
刘浚之所言所答,自然依旧是令王羲之三人赞许不已。
不过。
在随后的闲谈当中,刘浚之化用几个‘苏联笑话’,讲了几个揶揄贬损北方前秦和前燕的笑话,令气氛无比活泼起来。
王羲之三人,全都被逗得捧腹大笑。
“刘郎,再讲一个嘛!”
王孟姜笑容不止,神态娇憨的要求再来一个。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也是大笑着要再听一个。
“那好,容我再想一个……”刘浚之开启了搜肠刮肚模式。
现代的那些笑话,要么是时政,要么是带着颜色。
刚才的几个笑话,已经是刘浚之在心中精心挑选之后的改编。
当然这还是难不倒刘浚之的。
王羲之三人全都充满期待的等着。
刘浚之眼神一转,便清声开口讲了起来。
“伪燕国主慕容儁,这一日来到邺城郊外,遇到一个老农……”
……
在一路惬意欢快的气氛中,很快就来到了葛洪在山中的道观。
引路的王家在牛车外禀报。
王羲之揉了揉自己有些笑酸的脸,整理了一下衣冠。
“初见葛仙翁,勿要拘谨,率性便好。”
王羲之下车后,嘱咐旁边的刘浚之说道。
小仙翁葛洪,最是厌烦那些装腔作势,故意在自己面前伪装行藏的人。
王羲之有意让新收的弟子给葛洪一个好印象。
“浚之谨记。”刘浚之点头应道。
王家的随从等人,全都在道观外边,寻好地方安顿等候。
最后的这点儿路,王羲之带着王献之、王孟姜和刘浚之一起步行前往。
如今的礼仪,在天地君亲师面前,绝对不能骑马坐车的,以此显示尊卑。
王羲之此举,足以见其对葛洪的尊敬。
刘浚之走在王羲之左后,右前方是王献之,自己正好与师妹王孟姜并肩而行。
王孟姜身上的少女芬香,随着轻风钻进刘浚之的鼻尖,令他不禁稍稍侧脸望去。
哪知道,王孟姜不知道何故,也装作不经意间望向自己。
刹那间,四目相对。
刘浚之仿佛被撞破龌龊心思的怪叔叔,心中一慌,脸上却是从容无比,对着王孟姜默然一笑。
王孟姜脸颊旋即绯红,如惊慌小鹿一般,连忙低下头,小步上前追上了王羲之。
“阿父,等等我。”
王献之虽然什么也没看到,但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
他看了一眼刘浚之,又看了看跑到前面的小妹。
“夫山林之美,刘兄,可知道美在何处?”
王献之微笑着,停下脚步,对刘浚之问道。
“还请贤弟赐教。”刘浚之疑惑道。
“夫山林之美,美就美在,野有蔓草,哈哈。”王献之言罢,便向着前方潇洒而去。
“野有蔓草。”刘浚之闻言,不禁老脸一红。
小书圣老弟的话,当然不是说什么田园风光。
野有蔓草,出自经典《郑风·野有蔓草》。
其中说: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表达一双青年男女,在偶然相遇后,悄悄地私定终身,甚至连媒妁之言,定情信物什么的都没准备。
《诗经》中的男女之情,有不淫不匪的评价。
王献之用这话来揶揄自己的猜想,可谓是风趣和尺度俱佳。
小书圣虽然比刘浚之小两岁,但今年已经跟表妹郗道茂定好了婚约,而且还是主动让父亲去求亲的,自然什么都懂。
刘浚之会心一笑,便不再多言。
王孟姜不过才十四岁,虽然已经少女初成,知道男女爱慕之情,但也是容易多愁善感变化的。
而且,婚姻大事,特别是关系琅琊王氏一族,绝对不是‘野有蔓草’描述那么简单的。
不主动不拒绝,渣男应对法,才是最合适的。
短短百步的路程,四人很快就来到了。
葛洪的道观大门敞开,门口没有什么人迎接。
王羲之也不以为意,带着王献之、王孟姜和刘浚之,再度整理一番衣冠,掸散灰尘后,迈步走进道观。
“逸少,你来迟也。”
四人刚刚走进道观大门,还没有见到一个人,便听到房里传来一个浑然穿透的声音。
王羲之尚未回答,房门便已经打开,走出来一个鹤发童颜的青袍老道。
此人自然便是世人敬仰的‘小仙翁’葛洪,也被称为抱朴子,或者是金丹祖师。
“非迟也,乃是仙翁久候也!”王羲之笑着答复。
明明是自己迟到了,却非要是对方等的太久,根本不怪自己。
如此厚脸皮的话,若是其他人说出来,只怕要赢得葛洪‘道爷一怒’。
奈何,说这话的人,可是王羲之。
葛洪不仅不生气,反而是开心的笑起来,甚至还夸赞道。
“不自罪于己,心念通达,王逸少的内养功力,大成也!”
这时候,葛洪才注意到刘浚之这个陌生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