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承载网络运维(中级)](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3/53286013/b_53286013.jpg)
1.3.4 5G承载网架构及关键技术
在3G和4G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移动承载网技术标准是分组传送网(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和无线接入网的IP化(IP 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随着5G的到来,终端速率大幅提升,移动承载网需要能够承受住巨大的带宽和技术上的压力,新一代的承载技术和设备形态应运而生,例如,中国移动的切片分组网(SPN,Slicing Packet Network)、中国电信的智能传送网(STN,Smart Transport Network)、中国联通的智能城域网。
无论移动承载网采用了何种技术,归根结底都是由光纤和承载设备组成的。
如图1-15所示,因为光纤的低成本(相对电缆来说)、高速率以及不易被干扰的高可靠和高稳定性,它现在已经成为通信网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的传输能力,目前也已经达到P比特级(1Pbit/s= 1024Tbit/s)。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51BD7/31750855903271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29-0020.jpg?sign=1739529334-y5Px5hYaizWzEsuxl3cMzY9aDQH1rX2d-0-8cfd064f974e557d909e6488122e2bb8)
图1-15 光纤
如图1-16所示,承载设备主要负责提供多业务承载、高速的以太网接口,支持多种路由协议、信令协议和保护技术,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效率和高可靠性。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51BD7/31750855903271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29-0021.jpg?sign=1739529334-59iR7xbMYG8S4mwJNdwWqSlwOKcOQH6I-0-4732863e11c87a65e577b464dd6eab4a)
图1-16 承载设备
1 5G承载网的总体架构
5G承载网的总体架构如图1-17所示。5G承载网的结构主要分为三层: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51BD7/31750855903271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30-0022.jpg?sign=1739529334-pYB1cXi6HvnysGLHhR0MQmXOcuVzx66i-0-e53f856f0a5812414630e4d47d6a3c79)
图1-17 5G承载网的总体架构
(1)接入层:由直接连接基站的承载网设备组成。接入层利用光纤、双绞线等介质与用户设备(基站)相连,接入层设备之间利用光纤组成环形拓扑,一般与基站的BBU/DU设备同机房部署。
(2)汇聚层:汇聚层是连接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的“桥梁”,用户数据接入核心层前,先进行汇聚,以减轻核心层设备的负荷。汇聚层分为骨干汇聚层和普通汇聚层,汇聚层节点一般部署在区、县公司的汇聚机房,每个区、县配置一对骨干汇聚节点,骨干汇聚节点以口字形拓扑上联核心节点。
(3)核心层:负责数据的高速转发,作为本地网(城域网)的出口设备与骨干网或5GC互联。所以在移动承载网中,核心层设备的交换容量更大,接口带宽及整机性能更高。核心层节点一般部署在运营商的市公司核心/中心机房,每地市至少部署一对核心落地节点。
接入层接入用户设备的接口,以及核心层的上联接口,一般被称为UNI(UserNetwork Interface)。移动承载网节点之间的互联接口被称为NNI(Network-Network Interface)。接入层节点的UNI一般要求为FE、GE、10GE、25GE,其中接入5G基站的UNI主要使用10GE和25GE。接入层的NNI带宽一般要求为50GE及以上。汇聚层及以上各层的NNI带宽一般为100GE及以上。核心层节点的上联UNI带宽根据连接对象加以区分,承载5G信令流量的UNI带宽一般为10GE及以上,承载5G业务流量的UNI带宽一般为100GE及以上。
为了保证路由协议的计算性能、网络运维效率,一般建议:每对骨干汇聚下挂的普通汇聚、接入汇聚节点总数不超过2000,每对骨干汇聚可下挂多个普通汇聚环(每个普通汇聚环可下挂多个接入汇聚环);每对骨干汇聚下挂的汇聚环上的节点数一般为4~6 (不包含骨干汇聚节点);接入环上的节点数一般为4~6(不包含普通汇聚节点)。
2 承载网的关键技术
5G承载网包含3个平面:转发面、控制面和管理面。
转发面主要实现5G业务在承载网内的转发。
控制面是指SDN控制器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交互信息的一个逻辑平面,支持动态协议,为建立转发面而服务。
管理面是提供设备上网管理(图形化的网络管理系统)的逻辑平面,并可实现网元级和网络级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在5G承载网内,转发面、控制面和管理面共享NNI及链路。
从宏观上来说,5G承载网的本质就是在4G承载网现有技术框架的基础上,在转发面和控制面引入多种关键技术,提供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的传输管道,并支持灵活调度,实现高精度时间同步,如图1-1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51BD7/31750855903271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31-0023.jpg?sign=1739529334-4fSsaEVZcK46EDcYnwQpXv3DcgrmIRfx-0-32bc8aaa164c078451e9ab5df5a95519)
图1-18 5G承载网关键技术
其中,最能代表5G承载网特点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呢?
(1)FlexE切片技术
FlexE是在5G承载网的转发面引入的新技术之一。
灵活以太网(FlexE,Flex Ethernet),本质是将多个物理端口进行“捆绑”,形成一个虚拟的逻辑通道,以支持更高的业务速率。例如,4路100GE PHY(物理接口)提供一个逻辑通道,实现400Gbit/s业务速率。
FlexE还可以实现多路低速率MAC(可以理解为业务)数据流共享一路或者多路物理接口。例如,在100Gbit/s PHY上承载10Gbit/s、40Gbit/s、50Gbit/s的三路MAC数据流,或者两路100Gbit/s PHY复用承载125Gbit/s的MAC数据流。
FlexE为5G承载网提供带宽切片。切片的思想是将物理资源划分为多个逻辑资源。切片的概念和相关技术应用是在5G接入网和核心网中率先提出的。怎么理解5G承载网的带宽切片呢?例如,在一个100GE的链路上,5G的基站业务占用70%的带宽切片,政企专线业务占用10%的带宽切片。
(2)SDN
SDN是5G承载网的控制面引入的新技术之一。
软件定义网络(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是一种新型网络架构。SDN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
SDN引入了新的组件,称为控制器,以集中的方式管理多个设备, 即把网络的控制和流量转发进行拆分,由SDN控制器专门进行控制,网络节点只需要进行转发,这是一种加强型的集中管理模式,如图1-1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51BD7/31750855903271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32-0024.jpg?sign=1739529334-4YSSgtevYAq4zIhh1waBsuS9OVAoZARs-0-077c90fa53249731ac75db969e629614)
图1-19 SDN网络架构
SDN是构建未来5G网络的核心技术,通过转发与控制分离对网络架构和功能进行重构,网络逻辑功能更加聚合,逻辑功能平面更加清晰。网络功能按需编排,可以根据差异化的场景和业务特征要求,灵活组合功能模块,按需定制网络资源和业务逻辑,增强网络弹性和自适应性。SDN技术简化了业务部署、工程运维和网络规划,可以支撑未来各种业务需求,同时保留了网络的弹性和智能化特征,是面向应用的可编程网络架构。
在承载网中,网络管理系统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硬件平台上,合称为管控平台。
(3)SR隧道技术
SR属于5G承载网转发面引入的新技术之一。
分段路由(SR,Segment Routing),是一种源路由机制。目前承载网二/三层转发基本采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采用MPLS技术创建转发路径时,须对转发路径上的所有节点下发配置,且每个节点都需要维护网络拓扑和链路状态信息。因此,现有的MPLS技术存在协议复杂、可扩展性差、部署效率低、管理困难等问题,无法满足新一代网络对灵活调度、可扩展等方面的要求。
SR技术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它是对MPLS技术的高效简化,可兼容MPLS的转发面(数据面)。当基于SR技术创建转发路径时,仅需要在源节点压入标签转发路径,中间节点根据标签进行转发。
SR技术将网络拓扑中的节点或链路划分为不同段(Segment),并用Segment ID(段ID,简称为SID)进行编码。将一段或多段SID进行组合形成Segment List(标签列表),即定义了业务流经过的网络路径。业务流在源节点从SDN控制器获取Segment List,将Segment List压入业务报文中,源节点及中间节点根据Segment List的指示转发路径。
SDN集中式控制思想和SR源路由技术可谓是天作之合。SDN控制器根据业务需求、网络资源现状,计算或调整业务的转发路径,将包含路径信息的SR标签列表下发给源节点。
此外,SR还可以通过扩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ry Portocol)发布或扩散SID,建立SR尽力而为(SR-BE,Segment Routing Best Effort)路径。
(4)IS-IS路由协议
IS-IS是5G承载网控制面引入的技术之一。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在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中,隶属于IGP。
5G承载网采用IS-IS协议打通SDN控制器与每个承载网网元之间的IP连通性。扩展后的IS-IS协议能支持SR功能,发布或扩散SID,建立SR-BE路径。
(5)超高精度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是独立于控制、转发、管理三大平面的一项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5G系统基站间同步需求仍为3µs,与4G TDD(时分复用)相同,即同一基站的不同RRU/AAU之间的同步需求主要为3µs,部分应用场景(如站间的载波聚合)可能有百纳秒量级的时间同步需求。另外,基站定位等新业务可能会有更高的时间同步需求。
为了满足5G高精度同步需求,须专门设计同步组网架构,并加大同步关键技术研究。在同步组网架构方面,可考虑将同步源头设备下沉,减少时钟跳数,进行扁平化组网;在5G承载网同步关键技术方面,须采用IEEE 1588v2、单纤双向等技术,将时间同步信号从时间源传递到基站,并尽可能地减小承载网设备及链路引入的时延偏差。
任务习题
1. 请列举NSA(非独立组网)选项。
2.下列哪一项不是5G的核心网功能单元( )。
A.MME
B.UPF
C.PCF
D.UDM
3.IS-IS属于5G承载网哪一平面的技术( )。
A.转发
B.控制
C.管理
D.时间同步
项目解析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51BD7/31750855903271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33-0025.jpg?sign=1739529334-4mKFj6FC7e37LLwW4kXtan9o7QmYbTZ5-0-6e33b523291019d62dd6637d2299a8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