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总裁(曾仕强作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总裁要以无为师

无才能生有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做出这样的推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就是具有,也就是存在;无,表示没有,也就是不存在。天下万物,当然都是存在的,所以生于有。然而天下万物还没有生出来的时候,宇宙便已经存在了,那时一切都无。这种准备生出万物的无的状态,即称为无。由于所有万物都从这里产生出来,所以说有生于无。

张起钧教授研究道家智慧数十年,他指出:“有”和“无”这两个原则,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精神和力量:“有”代表具体的、确定的、突出的、显露的、有成果的、奋力的;“无”代表抽象的、不确定的、退缩的、隐潜的、无具体成果的、不奋力的。

两者比较起来,“无”比“有”更具有发展演变的可能性;而“有”则比较定型,要发展演变比“无”困难,也受到更多的限制。所以,老子说“无”比“有”拥有更大的弹性,可以发挥更多的妙用。

就我们的行为来看,“有”就一定要有表现,有作为。但是我们的努力是有限的,而天下的事务是无穷的。我们怎么用有限的人力来掌握无穷的事务呢?总裁如果坚持要有所表现、有所作用,请问以总裁一己之力,能够把整个公司所有的事务都做得很妥当吗?如果一定要这样,岂不是自讨苦吃?

反过来看,我们若从无的原则,不表现、不作为,情况便完全改观。不表现、不作为并不是停止不动,而是明智地面对自己可怜的“有限”,不要妄生枝节地画蛇添足,一切顺应自然,表现出真正的聪明。

总裁最好明白:既然担任这个职务,时时刻刻都想有所作为,甚至于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别人斗争,控制不了自己,这样一来,表面上可能有所得,实际上却失去得更多。明白了这个道理,便应该端正自己的方向,把原本朝向“有”变成朝向“无”。换句话说,要先忘了自己,特别是忘了自己的利益,才能够立公心,凡事为公司的利益着想。

总裁抱持着“有”的原则,员工就会觉得总裁所想的,都是基于总裁自己的立场,因而兴起抗争的念头。凡是总裁所主张的,员工马上会想到一定和员工的利益相违背,以致不假思索,马上产生抗拒的反应。这种逢总裁必反的情况,对总裁十分不利。

反过来说,总裁抱持“无”的原则,把自己和员工融合在一起,不再是员工抗拒、攻击的目标。这时候总裁所说的,员工会认为对自己有利,因而欣然接受。这对于命令的下达、执行当然有很大的助益。

“有”是冲突、对立、抗争的诱因,而“无”则是和谐、互助协力的根源。总裁以无为师,才能够有效地无中生有,做到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无不为并不是无所不为。因为总裁若是无所不为,员工便会无所为。大家都坐在那里等待命令,以便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地应付。组织内充满了被动、消极的气氛,实际上大多是总裁无所不为所造成的。

无为并不能无所不为,因为无所不为会把无为的动力消耗殆尽。无为具有任何发展演变的可能性,却不能突破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因应庞大、复杂的无所不为。

总裁无为,主要用意在尊重员工的为所应为。各人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上,做好各人应做的事,所以能够无不为。唯有总裁无为,大家才能够不受干扰地无不为。这是无中生有的奥妙,要好好加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