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总裁(曾仕强作品)](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3/53274023/b_53274023.jpg)
中国企业最重视集团性
钱穆认为中国的历史集团性更重于英雄性。以楚汉相争为例,项羽带有英雄性,而刘邦则看起来没有英雄性。结果刘邦得了天下,因为他能用萧何、韩信、张良,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集团。项羽是领袖,却连范增这一位干部都不能加以重用,所以争不过刘邦。
汉高祖出身卑微,由平民登上皇帝的宝座。这项事业的完成,刘邦的领导固然很重要,但是其所形成的集团的作用似乎更加重要,所以钱穆用集团性大于英雄性来概括中国的历史。
三国时代,曹操称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刘备两人。但是曹操的英雄性,显然比刘备多。后来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手下无不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形成十分坚强的集团。这三位领袖,都不曾太多的表现出个人的英雄性,他们都十分重视集团的运作,很少独断专行。
唐太宗乍看起来是一位英雄,然而仔细观察,他开始时有父兄相助,后来有幕府的支持,并不是唐太宗单独一人的力量便能成为开国明君的。
明太祖原本是僧寺里的一个小和尚,后来聚集了一批文武将才,有了一个大集团,才得了天下。明太祖虽然也有个人的表现,只不过是这个大集团中的一分子而已。
钱穆指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英雄不适宜担任领导人。英雄性人物,不容易成就大事业,项羽失败的教训应引以为戒。
我们相信,任何性质的集团必有一位领导人作为领导中心。但是我们和西方人比较起来,西方人英雄性大于集团性,我们则是集团性大于英雄性。所以,每一集团中的领导者,不容易显现其英雄性。我们的领导者,常常心胸广阔,包容一切,把舞台让出来,使得核心干部能够充分发挥其英雄性。譬如汉高祖和韩信,汉高祖是集团的领导者,韩信只是汉高祖的一位得力干部,但是韩信的英雄性表现反而多于汉高祖。我们常说要巩固以某某为中心的领导,其实说的是干部的表现多于领导者。因为在中国历史上,领袖如果有太多的个人英雄表现,就不容易礼贤下士,构建庞大而坚强的集团,也就不容易把事业做大。
不知道您喜欢做一位英雄性大于集团性的总裁?还是宁愿干部的英雄性表现多于自己,成为一位集团性大于英雄性的总裁?我只能够建议,为求企业持久经营发展,总裁在自身英雄性和集团性的比例上,最好做出合理的调整。自己当然是领导中心,但是缺乏集团的力量,这中心很不稳固。若是不幸遇到强大的挑战,还得反败为胜,那就是很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