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总裁(曾仕强作品)](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3/53274023/b_53274023.jpg)
最好做山型总裁
西方企业的总裁重视英雄性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西方历史重英雄性。从亚历山大到恺撒,再到近代的拿破仑,都是由一位领袖领导一个集团,成就一番事业。
西方的企业也是如此。总裁的权力很大,表示他是公司的领袖。由总裁来领导一个集团,创造一家公司的业绩。虽然说现代企业总裁的权力并没有古代帝王那么大,但是一旦滥用权力,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很可能比古代专制帝王还要可怕。总裁位高权大,有时可以把一个员工的家庭弄得妻离子散,甚至逼迫员工走上穷途末路,自寻短见。因为权力使人腐化,通常只要掌权三年,就很容易变得愚蠢。就算总裁原先很有智慧,也可能愈来愈糊涂。因此,西方企业的总裁通常任期不会太久。很多企业更是由于重大决策失误,以致公司经营遭遇巨大挫折,甚至面临倒闭,不得不更换总裁。任期不长,使得西方总裁更容易急功近利,缺乏长期的设想——反正他离职以后,情况如何演变,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英雄性不能持久,一则由于人愈来愈老,气力愈来愈衰退。而且英雄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经不起后人的挑战。可惜西方人崇拜英雄仍然乐此不疲。多少总裁的事迹,被写成传记文学,公之于世。大家乐于阅读,又勤于学习,使得西方企业的总裁迄今仍以英雄性为重,很难有所改变。
西方人习惯于崇拜英雄,西方历史强调个人性、英雄性,一旦被写成传记,大家也就争相阅读,引来不少的崇拜和赞扬,这符合西方的文化。
我们今天模仿西方人,也要写企业家传记。殊不知中国人看传记,心情和西方人大不相同。我们不太在乎写些什么,却十分介意怎么写。同样一个事件,站在不同的立场,自然会有不一样的写法。看了以后,常常由于立场不同,表示不相同的看法。以致赞叹者少,而不以为然的反而比较多。就算畅销一时,也不过在名利方面稍有斩获,实际的效果实在不理想。何况人只要活着,就会改变。若是出书之日,书中的人物如日中天,当然被描述得如龙似虎,非常出色。不料环境改变,一下子转变不过来,著名企业照样宣布倒闭,成功的企业总裁也会被判刑,或者面临债主的追讨。这时候再回头看看自己的传记,恐怕也愧于回首吧!
当年司马迁写《史记》时,《汉高祖本纪》也不过把开国事件逐年提出一个简要的纲领,而不敢把汉朝的开国大事全部放在高祖身上。这种做法,才使得大家更加敬仰高祖。否则萧何、张良、韩信、曹参、陈平这些开国功臣,即便自己不方便说,子孙也会发出不平的声音,后代对高祖的崇敬反而会降低。